颈椎病引起眩晕症的原因包括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部本体感觉紊乱、颈部肌肉痉挛等。
1.椎动脉受压
颈椎发生病变时,如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可能会压迫椎动脉。椎动脉是为大脑供血的重要血管,当它受到压迫后,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在患者颈部转动时,这种压迫可能会更加明显,使得椎动脉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引发眩晕症状。例如,钩椎关节增生可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影响其血液供应。
2.交感神经刺激
颈椎部位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当颈椎出现退变、劳损等情况时,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对血管的舒缩功能有调节作用,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椎动脉血管发生痉挛,进而影响脑部供血,产生眩晕。比如,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周围肌肉紧张,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引发一系列症状。
3.颈部本体感觉紊乱
颈部的肌肉、关节等部位存在本体感受器,它们能感知颈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当颈椎病发生时,颈部的肌肉、关节等结构发生改变,本体感受器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出现偏差。大脑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后,无法准确协调身体的平衡和姿势,从而引起眩晕感。例如,颈椎骨折或脱位后,颈部本体感觉可能会受到严重干扰。
4.颈部肌肉痉挛
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痉挛状态。这可能是由于颈椎病变导致颈部疼痛,肌肉为了保护颈椎而持续收缩;也可能是长期不良姿势引起的肌肉劳损。肌肉痉挛会影响颈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也会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重眩晕症状。比如,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群,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