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治疗方法为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
一.浅表性胃炎的症状
1.上腹部疼痛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灼痛等,通常无明显规律,与饮食关系不密切,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的隐痛,而有些患者则可能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
2.腹胀
由于胃黏膜炎症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从而引起腹胀。患者常感觉胃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症状可能会加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食欲。
3.嗳气
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导致嗳气。患者会不自主地频繁打嗝,气体一般无明显异味,嗳气后腹胀症状可能会稍有缓解。
4.恶心呕吐
炎症刺激胃黏膜,可引起胃部肌肉收缩,导致恶心、呕吐。呕吐物一般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呕吐后患者可能会感觉暂时舒适一些。
二.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1.饮食调整
饮食上应遵循规律、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免引起细菌或病毒感染,加重病情。
2.生活方式改善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胃的正常节律和修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药物治疗
当患者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酸分泌过多的症状时,可使用抑酸剂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常用的抑酸剂为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如铝碳酸镁等。对于存在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动力不足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如多潘立酮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