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的症状主要有烧心、反流、吞咽困难、胸痛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症状
1.烧心
这是食道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心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可从胸骨下端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2.反流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感觉有酸味或苦味的液体涌入口腔。反流症状常在烧心之前出现,尤其在夜间平卧时更易发生,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3.吞咽困难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初期可能是间歇性的,感觉食物通过食管时有滞留感或阻塞感。随着病情进展,吞咽困难可能会逐渐加重。可能是由于食管黏膜炎症、水肿或食管痉挛引起的。对于本身有食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4.胸痛
食道炎引起的胸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部位,容易与心绞痛混淆。胸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为刺痛、隐痛或钝痛。胸痛症状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可能会加重。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食管黏膜损伤。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导致胃酸反流。
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酸反流。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来降低腹压。
避免穿紧身衣物,以免增加腹压。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避免用力排便、长期弯腰等动作。
2.药物治疗
建议遵医嘱用药治疗,如抑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且持久,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促胃肠动力药可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胃酸反流,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黏膜保护剂能在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促进黏膜修复,常用的有铝碳酸镁等。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通过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减少胃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