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发生时瞳孔变化因类型而异,小脑幕切迹疝初期患侧瞳孔短暂缩小后逐渐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枕骨大孔疝早期无明显变化、病情恶化时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不同人群有相应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小脑幕切迹疝初期:患侧瞳孔可短暂缩小,这是因为动眼神经受到刺激所致。随后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由于动眼神经受压,初期动眼神经兴奋表现为瞳孔缩小,随着病情进展,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瞳孔散大。例如,有研究显示在小脑幕切迹疝动物模型中,早期可见患侧瞳孔缩小,之后迅速转为散大。
枕骨大孔疝:瞳孔变化出现较晚,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恶化,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这是因为枕骨大孔疝主要压迫延髓,影响生命中枢,当脑疝进一步发展累及动眼神经时才出现瞳孔改变,但此时往往病情已十分危重。
不同年龄人群脑疝发生时瞳孔变化特点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脑疝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对颅内压力变化的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但瞳孔变化特点基本符合上述规律,不过儿童病情变化更快,需密切观察。对于有脑部基础疾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颅脑外伤、脑出血等病史者,出现脑疝时瞳孔变化可能更具特征性,且需高度警惕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女性在脑疝发生时瞳孔变化并无性别特异性,主要还是遵循脑疝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的瞳孔改变规律。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头部外伤史等不良生活方式或病史会增加脑疝发生风险,当这些人群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需格外留意瞳孔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