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致瘫痪分完全性(损伤平面下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全失)和不完全性(含前脊髓综合征等亚型),儿童恢复潜力大需尽早规范康复干预并依生长发育定个性化方案,女性护理要关注特殊生理阶段保会阴部清洁防泌尿感染及给心理支持,老年人群有基础病康复要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结合基础健康调强度并关注营养摄入。
一、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分类及特点
脊髓损伤所引发的瘫痪可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两类。
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包括深浅感觉)、运动功能以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具体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运动功能完全丧失,肛门周围无感觉且肛门括约肌无收缩。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仍保留部分神经功能,又细分为多种亚型:
前脊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丧失,但深感觉保留。
后脊髓综合征:特征为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得以保留。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常见于颈脊髓损伤,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较下肢更为显著,痛温觉存在障碍但深感觉保留,且括约肌功能障碍不明显。
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运动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
二、不同人群脊髓损伤后瘫痪的相关考虑
儿童:儿童脊髓损伤后恢复潜力相对较大,需尽早开展规范的康复干预,如尽早进行神经修复相关治疗及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功能重建,同时要关注儿童在康复过程中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女性:女性脊髓损伤患者在护理中需关注特殊生理阶段,如月经周期等对身体状态的影响,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考虑女性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瘫痪后的生活状态。
老年人群:老年脊髓损伤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在瘫痪后的康复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结合其基础健康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同时要关注其营养状况,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和预防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