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诱因包括腰部急性损伤未愈致慢性劳损、职业中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等慢性积累性损伤、脊柱先天或后天畸形致受力不均或代偿劳损、长期缺乏锻炼或年龄大致腰部肌肉力量不足、长期腰部受寒及女性孕期产后恢复不当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及年龄性别因素影响。
一、腰部急性损伤未愈
腰部受到急性扭伤后,若未得到及时、规范且彻底的治疗,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无法正常修复,长期处于修复状态,便易形成慢性劳损。例如急性腰扭伤后未充分休息,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致使损伤反复,进而发展为腰肌劳损。
二、慢性积累性损伤
职业因素: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如纺织工人、理发师等,腰部肌肉、韧带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劳损;长期坐位工作的办公室职员,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也会引发慢性损伤。
姿势因素:脊柱长期处于不良姿势,像驼背、弯腰等,会使腰部肌肉受力不均衡,部分肌肉过度疲劳,另一部分则松弛,长期如此可引发腰肌劳损;长时间弯腰驼背、坐姿不正确(如瘫坐)、睡眠时床垫过软或过硬致腰部肌肉不能良好放松,均会增加腰部肌肉负担,诱发腰肌劳损。
三、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
先天畸形:腰椎先天发育异常,例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会改变腰部生物力学结构,使局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力不均,易发生劳损。
后天畸形:后天获得性脊柱畸形,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继发性脊柱侧弯等,会引起腰部肌肉代偿性劳损。
四、腰部肌肉力量不足
缺乏锻炼:长期缺乏锻炼,腰部肌肉力量薄弱,对腰椎的稳定作用减弱,日常活动中易受损伤,进而发展为腰肌劳损。
年龄因素:老年人因肌肉萎缩等原因,腰部肌肉力量下降,较易出现腰肌劳损。
五、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受寒因素:长期腰部受寒,寒冷刺激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长期可导致肌肉、筋膜等组织慢性损伤。
六、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逐渐退变,弹性和韧性下降,更易发生劳损。
性别: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重量增加,腰部负担加重,产后若恢复不当易出现腰肌劳损;且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存在腰部肌肉力量等方面差异,也是发生腰肌劳损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