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好发于16-30岁男性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疾病累及脊柱等,早期有下腰背痛等表现病情进展致脊柱活动受限等,诊断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药物物理等方式,预防护理需姿势管理运动锻炼定期复查及特殊人群注意。
一、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16~30岁的男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
二、症状表现
1.早期症状:多表现为下腰背部或臀部疼痛、晨僵,一般持续时间≥30分钟,活动后可缓解,休息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疼痛,以下肢大关节多见。
2.病情进展症状:随病情发展,脊柱活动度逐渐受限,出现脊柱畸形,如脊柱驼背畸形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伴发眼部、心脏等外周脏器受累表现。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依据患者腰背痛、晨僵等典型症状及脊柱活动受限等体征。
2.影像学检查:
X线: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间隙狭窄等典型改变,随病情进展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
CT及MRI:较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及脊柱的炎性改变。
3.实验室检查:HLA-B27检测阳性对诊断有辅助意义,但并非确诊依据,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对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作用,需在医生评估下使用。
2.物理治疗:适度的脊柱功能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脊柱活动度,热疗等物理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五、预防与护理要点
1.姿势管理:保持正确站姿、坐姿,睡眠时避免使用过高枕头,选择硬板床,以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
2.运动锻炼: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及脊柱针对性锻炼,如游泳能在不负重情况下锻炼脊柱,增强腰背肌力量,但需避免剧烈撞击性运动。
3.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尤其关注有家族遗传史、HLA-B27阳性等高危人群,需加强健康监测。
4.特殊人群注意:青少年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中需兼顾骨骼发育,药物使用需谨慎评估;女性患者妊娠哺乳期需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波动影响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