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血肿、肿瘤、脓肿等致局部压力增高使脑组织移位引发脑疝,儿童可因先天性肿瘤发病,成人多由外伤后血肿或胶质瘤等引起,有基础肿瘤病史者需密切监测;颅脑外伤致颅内出血、损伤使压力不均引发脑疝,儿童颅骨可塑性强脑疝隐匿需重视早期颅内压监测,老年患者恢复弱易因颅内压异常致脑疝;颅内感染如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水肿使压力失衡引发脑疝,老年免疫力低、免疫低下人群需加强颅内压监测及感染控制;颅内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致脑组织水肿、占位效应引发脑疝,有疫区旅居史、生食习惯人群需警惕并调整生活方式及早期筛查。
一、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的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脑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脑脓肿等占位性病变可使颅内局部区域压力明显增高,导致脑组织从压力较高的部位向压力较低的部位移位,进而引发脑疝。例如,脑肿瘤不断生长占据颅内空间,会打破颅内压力的平衡状态,促使脑组织发生移位形成脑疝。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脑肿瘤等原因发病,成人则多由外伤后血肿或胶质瘤等引起;对于有基础肿瘤病史的患者,需密切监测颅内情况以防脑疝发生。
二、颅脑外伤
头部遭受外力撞击、摔伤等颅脑外伤时,易造成颅内出血(如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组织损伤,使得颅内压力分布不均。当颅内某一部位压力显著高于周围部位时,就会推动脑组织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位,从而引发脑疝。儿童在颅脑外伤后,由于颅骨可塑性相对较强,脑疝发生可能较为隐匿,需格外重视早期的颅内压监测;而老年患者颅脑外伤后,因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因颅内压异常变化导致脑疝。
三、颅内感染
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组织水肿,进而使颅内各部分压力失衡。当颅内压力梯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使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老年患者因免疫力相对较低,颅内感染后更易出现颅内压异常波动,增加脑疝发生风险;对于有免疫低下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的人群,颅内感染后需加强颅内压监测及感染控制。
四、颅内寄生虫病
像脑囊虫病等颅内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变及其周围的炎症反应会引起脑组织水肿、产生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力梯度改变,最终诱发脑疝。有疫区旅居史、生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颅内寄生虫病的风险较高,需警惕由此引发脑疝,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及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