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部分患者有轻度贫血,活动期血沉和C反应蛋白常升高)、HLA-B27(超90%患者阳性但阳性不一定患病)、免疫球蛋白(部分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A可升高);影像学检查有X线(早期见骶髂关节骨质疏松等,进展后有相应改变)、CT(对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比X线敏感,助早期诊断)、MRI(早期发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等病变,对判断活动度重要),不同患者检查需注意相关情况,检查前后要注意生活方式及如实告知病史。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一般正常,活动期患者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常升高,这两项指标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比如有研究显示,约70%左右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血沉会加快,C反应蛋白也会明显升高。
2.HLA-B27: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超过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阳性,但HLA-B27阳性者不一定就会患强直性脊柱炎,只是其患病风险明显高于阴性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3.免疫球蛋白:部分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尤其是IgA,不过这并非特异性指标,只是辅助诊断的一个参考。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早期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模糊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骶髂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脊柱方面可表现为椎体方形变、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等。例如在疾病早期,通过X线可能先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变化。
2.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微小侵蚀、破坏等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尤其对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的患者,CT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MRI检查:在疾病早期就能发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炎症等病变,比X线和CT更早发现异常,对于判断疾病的活动度有重要价值,因为骨髓水肿等表现往往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能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检查时需根据自身情况配合检查,比如儿童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孕期,选择影像学检查时要充分评估辐射对胎儿的影响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不良姿势等可能会影响脊柱关节的状态,在检查前后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来维护脊柱健康;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如实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更准确地分析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