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可引起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表现,浅感觉障碍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相对较轻;运动障碍有肌肉无力与萎缩、肌张力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皮肤营养障碍、出汗异常;还可能出现脊柱畸形、延髓受累表现等,各表现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需关注相关症状及及时处理。
一、感觉障碍
1.浅感觉障碍: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留。这是因为脊髓内的痛觉、温度觉传导纤维在白质前连合处交叉,空洞常累及此处,导致相应节段的痛、温觉障碍。例如,患者可能手部被烫伤却不知疼痛。儿童患者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疼痛而延误病情,需家长密切观察其手部等易受伤部位的情况。成年患者则可能因工作或生活中对疼痛感知的缺失而增加受伤风险。
2.深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深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的位置觉、振动觉减退等,但相对浅感觉障碍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
二、运动障碍
1.肌肉无力与萎缩:病变累及前角细胞时,会引起节段性分布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多见于手部小肌肉,如鱼际肌、骨间肌等,可导致手部肌肉逐渐变瘦,精细动作受限。随着病情进展,肌肉萎缩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儿童患者若出现手部肌肉无力萎缩,可能影响其抓握、书写等日常活动,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成年患者则可能影响其工作技能的发挥,如需要精细操作的工作。
2.肌张力改变:早期病变较轻时,肌张力可能正常或稍低,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皮肤营养障碍:由于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受累,患者皮肤可出现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增厚、过度角化、指甲变脆等。严重时可出现溃疡,且不易愈合。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时更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特别注意皮肤护理。成年患者若皮肤营养障碍严重,会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就医负担。
2.出汗异常:可出现病变节段性的出汗增多或减少,如病变节段以下出汗减少,而病变节段内出汗增多等情况。
四、其他表现
1.脊柱畸形:长期的脊髓空洞症可能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导致脊柱侧弯等畸形。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畸形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干预。
2.延髓受累表现:当空洞累及延髓时,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延髓麻痹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语言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需要家属在照顾时格外留意,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