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致脊柱强直畸形,遗传上HLA-B27阳性及家族史发病风险高,环境中感染可参与发病,早期有下腰背隐匿间歇性痛等,进展有脊柱活动受限等及关节外表现,诊断靠临床表现≥三月、影像学及HLA-B27提示,治疗分非药物康复锻炼等和药物非甾体等,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发育,女性妊娠多学科管理,老年注意药物副作用。
一、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病情可逐渐进展导致脊柱强直和畸形。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者患病风险显著高于阴性者,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时,亲属发病风险升高。
2.环境因素:某些感染因素可能参与发病,如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异常免疫反应。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多出现下腰背部疼痛,疼痛呈隐匿性、间歇性,夜间痛或晨僵明显,活动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疼痛,以下肢大关节多见。
2.病情进展表现:随病情发展脊柱逐渐受累,出现脊柱活动受限,严重时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可伴胸廓活动度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外表现,如眼葡萄膜炎、肠道炎症、主动脉瓣病变等。
四、诊断
1.临床表现:有下腰背痛等典型症状,病程≥3个月,休息后加重、活动后缓解。
2.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骶髂关节侵蚀、硬化、间隙狭窄等;CT或MRI有助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症;脊柱MRI可评估脊柱炎症情况。
3.实验室检查:HLA-B27检测阳性对诊断有提示作用,但非确诊依据,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强调康复锻炼,如游泳、脊柱伸展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脊柱活动度;物理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患者需保持正确姿势,睡眠时避免高枕,防止脊柱畸形加重。
2.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塞来昔布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等可延缓病情进展;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对中重度患者有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定期评估病情,因儿童处于骨骼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2.女性患者:妊娠期间病情可能波动,需在妇产科和风湿科多学科协作下管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妊娠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3.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用药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