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分为一侧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且在特殊人群中有不同观察要点。一侧小脑幕切迹疝初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致短暂瞳孔缩小,进展期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且生命体征紊乱;枕骨大孔疝早期呼吸骤停、瞳孔短暂双侧缩小,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且意识障碍加重。儿童脑疝因表述和发育问题需细致观察瞳孔,老年人因眼部基础病要结合多种表现判断,有头部外伤史人群易忽视瞳孔变化需密切观察。
一、一侧小脑幕切迹疝
1.初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出现短暂的瞳孔缩小,这是因为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引起患侧瞳孔括约肌收缩。但此过程通常较为短暂,临床上不易观察到。
2.进展期: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进一步受压,导致患侧瞳孔逐渐散大。这是由于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受损,瞳孔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而麻痹,患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晚期:病情严重时,患侧动眼神经麻痹,同时脑干移位加重,对侧动眼神经也可受到牵拉或压迫,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此时往往提示病情危急,患者生命体征可能出现严重紊乱。
二、枕骨大孔疝
1.早期:由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压,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呼吸骤停,而瞳孔变化相对不明显,或仅有短暂的双侧瞳孔缩小。这是因为枕骨大孔疝主要压迫延髓,对动眼神经的直接影响相对较晚出现。
2.晚期: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通常是由于脑干受压严重,导致双侧动眼神经功能受损,同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如昏迷等。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脑疝患者在观察瞳孔变化时需更加细致。儿童本身对病情表述能力有限,且其眼部结构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瞳孔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眼部细微变化,如对光反应的灵敏程度、双侧瞳孔大小是否一致等。此外,儿童病情进展相对较快,一旦发现瞳孔异常改变,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眼部基础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对瞳孔变化的准确观察。在判断脑疝导致的瞳孔变化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原有的眼部情况,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状态改变等进行判断。同时,老年人机体储备能力较差,脑疝发生后病情恶化速度可能较快,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治疗。
3.有头部外伤病史人群:此类人群发生脑疝时,瞳孔变化可能更易被忽视。头部外伤后可能存在多种损伤,如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这些损伤可能分散注意力。对于有头部外伤史且出现头痛加重、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即使瞳孔变化轻微,也应警惕脑疝的可能,需密切观察瞳孔动态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