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是因颅内压增高致脑组织从高压向低压区移位压迫重要脑结构与神经的急症,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意识进行性加重、瞳孔先缩后散及对侧肢体偏瘫等,枕骨大孔疝有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等,病理是分腔占位致脑组织移位压迫相关结构,儿童颅内代偿空间小风险高需密切监测,老年人因脑萎缩代偿差易发生需控基础病,有基础病史者要遵医嘱防脑疝。
一、脑疝的定义
脑疝是因颅内压增高,致使脑组织从压力较高的部位向压力较低的部位移位,进而压迫重要脑结构与神经的严重神经系统急症。颅内各分腔存在占位病变时,该分腔压力高于邻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会使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与移位,甚至被挤入硬脑膜间隙或孔道中,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二、常见脑疝类型及表现
(一)小脑幕切迹疝
1.意识障碍:患者意识进行性加重,由嗜睡逐渐发展为昏迷状态。
2.瞳孔改变:初期患侧瞳孔短暂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若病情继续进展,双侧瞳孔均会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
3.肢体运动障碍:对侧肢体出现偏瘫,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改变等,这是由于疝入的脑组织压迫对侧大脑脚所致。
(二)枕骨大孔疝
1.剧烈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剧烈,频繁呕吐,且呕吐呈喷射性。
2.颈项强直: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这与疝出的脑组织刺激颈神经根有关。
3.生命体征紊乱:较早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这是因为疝出的脑组织压迫延髓呼吸中枢等重要结构,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正常调节。
三、脑疝的病理生理机制
颅内各部分存在一定压力梯度,当某一分腔发生占位病变时,该分腔内压力升高,导致脑组织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位。例如,幕上占位病变可使颞叶的海马回、钩回等结构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后颅窝病变可使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内移位,引发枕骨大孔疝。这种移位会直接压迫脑干、血管及神经,干扰神经传导与血液循环,若不及时处理,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
四、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小,颅内压增高进展较快,发生脑疝的风险更高。在儿科护理中,需密切监测儿童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若有颅内病变,应尽早采取降低颅内压等措施,避免脑疝发生。
(二)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脑萎缩等情况,颅内代偿储备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脑疝。对于患有颅内疾病(如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的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颅内压,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迹象,需及时干预,防止脑疝形成。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密切关注颅内情况,当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时,要高度警惕脑疝的可能,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