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炎的发生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等细菌感染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非感染因素有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饮食因素和腹部受凉等气候因素,这些因素会引发小孩肠炎相关症状。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孩肠炎较为常见的病毒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肠道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引起腹泻、呕吐等肠炎症状。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可造成患儿腹泻频繁,粪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2.诺如病毒:也可引发小孩肠炎,诺如病毒传染性较强,可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繁殖,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炎表现,患儿的腹泻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二)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可导致小孩肠炎。例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会产生肠毒素,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使肠道分泌增加,引起腹泻;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则可侵入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炎发生。这类细菌感染多与不洁饮食有关,患儿可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
2.空肠弯曲菌: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感染小孩后可引起肠炎。患儿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物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腹痛以右下腹较为明显,临床检查可发现肠道有炎症改变。
(三)寄生虫感染
1.蓝氏贾第鞭毛虫:可寄生于小孩肠道引起肠炎。该寄生虫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感染后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患儿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肠炎症状,粪便中可检测到寄生虫卵或滋养体。
二、非感染因素
(一)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对于婴幼儿来说,若喂养次数过多、喂养量过大或食物种类突然改变等,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肠炎。例如,婴儿奶粉冲泡浓度不合适,过浓或过稀都会增加肠道消化负担,引发肠炎;较大儿童如果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出现肠炎症状,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等。
2.食物过敏:部分小孩可能对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过敏,当食用这些过敏食物后,肠道会发生免疫反应,出现炎症,表现为腹泻、呕吐、皮疹等肠炎相关症状。食物过敏引起的肠炎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需要注意排查过敏原。
(二)气候因素
1.腹部受凉:小孩的腹部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当腹部受凉后,会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蠕动功能,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引发肠炎。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如果没有及时给小孩增添衣物,腹部受凉的情况更易发生,表现为腹痛、腹泻等肠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