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与HLA-B27及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早期有下腰背痛晨僵等表现,病情进展有脊柱活动受限等情况,可依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有康复锻炼等,药物治疗有多种药物,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关注。
一、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累及脊柱,导致脊柱强直、畸形,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及关节外组织。
二、病因
1.遗传因素: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家族中若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环境因素:某些细菌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等)可能参与发病,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异常免疫反应。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出现下腰背部疼痛、晨僵,疼痛特点为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症状可持续3个月以上。2.病情进展表现:随病情发展,脊柱逐渐出现强直,表现为脊柱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呈“竹节样”改变;部分患者可累及外周关节,以下肢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受累多见,出现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还可累及眼、肺、心脏等关节外组织,如葡萄膜炎、肺上叶纤维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四、诊断
1.临床表现:有典型下腰背痛且持续3个月以上、晨僵等表现。2.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骶髂关节破坏、间隙变窄或消失,后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症敏感性高,可发现骨髓水肿等早期病变。3.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率较高,但非确诊依据,活动期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常升高。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游泳可有效维持脊柱活动度、增强腰背肌力量;物理治疗(如热疗)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对中重度患者效果显著)。
六、预后及康复
1.预后: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脊柱畸形、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影响生活质量。2.康复:患者需长期坚持康复锻炼,定期复诊评估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脊柱弯曲畸形加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因部分药物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应优先选择对生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康复锻炼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2.女性患者:妊娠期间需评估病情控制情况,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调整用药;产后需注意脊柱及关节保护,避免劳累。3.老年患者:用药时需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