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大关节较为常见的脱位类型,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分前、后等类,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方肩畸形及Dugas征阳性等表现,靠病史体格检查及X线诊断,急性需手法复位,复位后固定,期间及去除固定后有康复锻炼,儿童复位需轻柔并兼顾生长发育,老年人防骨质疏松,女性运动要注意防护。
一、定义
肩关节脱位是指肱骨头从肩关节盂内脱离正常位置的关节损伤,是全身大关节脱位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二、病因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常见于跌倒时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肢传导至肩关节,致使肱骨头突破关节囊前壁或后壁等结构脱出;此外,暴力直接作用于肩部也可能引发脱位,但相对少见。
三、分类
1.前脱位:最为常见,又可细分为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锁骨下脱位等,其中喙突下脱位占前脱位的绝大多数。
2.后脱位:相对少见,多因上肢过度内旋或受到向后的暴力等因素引起。
3.盂下脱位:肱骨头脱位于肩关节盂下方,较为罕见。
4.盂上脱位:极其少见,肱骨头位于肩关节盂上方。
四、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肩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患者常以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部向患侧倾斜。
2.特殊体征:患肩呈现方肩畸形,肩峰明显突出,肩胛盂处可触及空虚感;Dugas征阳性,即患侧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无法触及对侧肩部,或手掌触及对侧肩部时,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五、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依据明确的外伤史及典型的方肩畸形、Dugas征阳性等体格检查表现初步怀疑肩关节脱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肩关节脱位的重要手段,可明确脱位的类型(如前脱位、后脱位等)以及是否合并肱骨大结节等部位的骨折。
六、治疗
1.急性脱位复位:需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常用方法有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站于患侧,用同侧足蹬患侧腋窝,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进行牵引复位)、科氏法等,复位成功后肩部畸形消失,Dugas征转为阴性。
2.固定:复位后一般采用三角巾或绷带将患肢固定于胸前,固定时间通常为3周左右,以利于损伤的关节囊等组织修复。
3.康复锻炼:固定期间需进行肩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去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肩关节的外展、内旋、外旋等功能锻炼,预防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对于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合并严重骨折且手法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稳定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肩关节脱位相对少见,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复位时需特别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骨骺等结构,复位后固定需兼顾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定期复查。
老年人:老年人肩关节脱位常合并骨质疏松,复位后固定需确保稳固,同时需关注骨质疏松的防治,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等,以降低再次脱位及骨折等风险。
女性:部分女性因运动中姿势不当等原因易发生肩关节脱位,运动时应注意做好防护,如进行游泳、羽毛球等运动时,要正确掌握动作姿势,避免上肢处于易导致脱位的不良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