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准备器械、穿刺部位准备)、穿刺与插管(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微导管放置、弹簧圈填充),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血管细操作难需关注生长发育影响,老年需控制基础疾病、监测生命体征防并发症,女性妊娠期或哺乳期手术需谨慎评估并沟通利弊。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手术。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需考虑其身体对手术的耐受程度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在术前需要更全面的检查来优化身体状况;女性患者若处于特殊生理期,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时间等。同时,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明确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
器械准备:准备好介入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如微导管、弹簧圈等。
穿刺部位准备:通常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等准备工作。
2.穿刺与插管:
股动脉穿刺:通过穿刺针穿刺股动脉,然后引入导丝,再沿着导丝将动脉鞘置入股动脉内,为后续的导管操作提供通道。
脑血管造影:通过动脉鞘引入导管,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脑动脉的相关部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脑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这一步对于精准定位脑动脉瘤非常关键。
3.动脉瘤栓塞:
微导管放置:通过已有的导管系统,将微导管超选进入脑动脉瘤内。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因为微导管要准确到达动脉瘤腔,要考虑到不同患者脑动脉的解剖变异等因素。
弹簧圈填充:将弹簧圈通过微导管缓慢送入动脉瘤内,利用弹簧圈占据动脉瘤腔,使得血流不再冲击动脉瘤壁,从而达到治疗脑动脉瘤的目的。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填充多枚弹簧圈来完全闭塞动脉瘤。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脑动脉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在介入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血管较细,操作难度更大,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技术。同时,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神经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监测。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术前要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等调整到相对合适的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手术刺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观察。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进行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需要谨慎评估。妊娠期进行手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哺乳期进行手术则需要考虑药物等因素对乳汁的影响(虽然介入手术本身可能使用的药物较少,但仍需综合评估)。在手术前后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权衡手术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