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涵盖头皮颅骨脑损伤按部位分头皮颅骨脑损伤类型按程度分轻中重,外力作用方式有加速减速挤压性损伤且儿童老人有不同损伤特点,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眼部运动认知精神障碍,诊断靠头颅CTMRI及神经系统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控颅内压脑保护对症支持,预后与损伤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相关且特殊人群有不同康复关注。
一、定义与分类
颅脑损伤是头部受外界暴力作用引发的损伤,涵盖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及脑损伤。按损伤部位分,头皮损伤有擦伤、挫伤、裂伤等;颅骨损伤包括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脑损伤细分为脑震荡(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逆行性遗忘等)、脑挫裂伤(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血肿(依部位分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可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加剧、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按损伤程度分,轻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有短暂意识障碍或无昏迷,伴轻微头痛头晕;中度(GCS9-12分)有嗜睡、轻度意识障碍;重度(GCS≤8分)多有深昏迷或去皮质强直等严重表现。
二、损伤机制
1.外力作用方式:加速性损伤是头部由静止突受撞击加速致伤;减速性损伤是运动头部突撞静止物体减速致伤;挤压性损伤是两方向外力同时作用头部致伤。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颅骨薄、颅缝未闭,颅内缓冲空间大,脑震荡发生率高,且脑组织发育不完善,损伤后恢复能力较强但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颅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高,常伴脑血管病变,损伤后易现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恢复较慢。
三、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依损伤程度从短暂意识丧失至长时间昏迷不等。2.头痛、呕吐:头痛因颅内压增高、脑组织损伤等引起,呕吐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相关。3.眼部表现:脑疝形成时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异常,可有视力障碍。4.运动障碍:出现肢体瘫痪、肌张力异常等,损伤运动中枢相关区域可致相应运动功能异常。5.认知和精神障碍:部分患者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焦虑、抑郁等)。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快速显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头颅MRI对早期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细微脑组织损伤诊断更敏感。2.神经系统检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意识状态,进行肢体运动、感觉等检查判断神经系统受损情况。
五、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及时清理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切开;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休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2.控制颅内压增高: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颅内血肿等需手术清除血肿。3.脑保护治疗:采用营养神经等药物辅助脑组织修复,严格依病情和医学指南用药。4.对症支持治疗:针对头痛适当镇痛,针对癫痫发作预防用抗癫痫药物,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六、预后情况
预后与损伤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相关。轻度多数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中重度可能遗留智力、肢体、认知等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定期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给予康复干预;老年人注重基础疾病管理,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