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是因睡眠姿势不良、颈部受凉或颈部过度活动等引发的常见颈部疾病,表现为晨起后颈部一侧肌肉痉挛、疼痛及活动受限,主要依据典型病史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颈椎器质性病变,非药物干预有热敷、轻柔按摩、理疗,疼痛明显者可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预防需选择合适枕头、保持正确睡姿、注意颈部保暖、适度颈部活动,儿童落枕避免强力按摩可采用轻柔热敷和适度颈部舒缓动作,老年人需警惕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基础疾病,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要及时就医排查。
一、定义
落枕又称失枕,是一种因睡眠姿势不当、颈部受凉或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拉伸状态等引发的常见颈部疾病,表现为晨起后颈部一侧肌肉痉挛、疼痛及活动受限。
二、病因
1.睡眠姿势不良: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睡姿扭曲,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落枕。例如,枕头过高或过低均可能破坏颈部正常生理曲度,引发肌肉劳损。
2.颈部受凉:寒冷刺激使颈部肌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如夜间睡眠时颈部暴露于冷空气环境中。
3.颈部过度活动:长途乘车时头部突然偏转、长时间低头工作后颈部突然活动等,超出颈部肌肉正常活动范围,造成肌肉损伤。
三、临床表现
1.疼痛与僵硬:晨起后颈部一侧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背部,颈部僵硬感明显,活动时疼痛加剧。
2.活动受限:颈部旋转、前屈、后伸等动作明显受限,难以自如完成正常颈部活动。
3.局部体征:局部肌肉可触及紧张的条索状硬结,按压时疼痛加重。
四、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病史(如睡眠姿势不当、颈部受凉等)及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排除颈椎器质性病变,以明确是否存在颈椎骨折、脱位等其他颈部疾病。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
热敷:急性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
轻柔按摩:进行适度的颈部轻柔按摩,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肌肉损伤,可缓解肌肉疼痛与僵硬。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法,促进颈部血液循环,辅助改善症状。
2.药物干预:疼痛较明显者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缓解症状,但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此类药物。
六、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宽度应能支撑颈部,维持颈部正常生理曲度。
2.保持正确睡姿:避免颈部扭曲,睡眠时使颈部与身体保持自然alignment。
3.注意颈部保暖:寒冷季节或空调房内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引发肌肉痉挛。
4.适度颈部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颈部姿势,定时进行颈部缓慢旋转、前屈后伸等小幅度活动,缓解肌肉疲劳。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落枕时避免强力按摩,可采用轻柔热敷和适度颈部舒缓动作,因其颈部肌肉、骨骼尚在发育中,过度干预可能影响颈部正常生长。
老年人:需警惕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基础疾病,若落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上肢麻木、头痛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因老年人颈部肌肉、骨骼功能退化,落枕可能提示潜在颈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