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囊肿是常见妇科生理性囊肿,由卵泡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并液体聚集形成,与生殖内分泌周期相关,有无症状和腹痛、月经异常等症状,超声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较小无症状者可观察随访,较大破裂等特殊情况需手术,大多预后良好。
一、定义
黄体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生理性囊肿,是在卵泡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若黄体持续存在并伴有液体聚集,就可能形成黄体囊肿。
二、形成原因
1.正常生理过程相关:正常排卵后形成黄体,一般黄体直径约1-2厘米,若黄体期黄体继续生长,直径超过2-3厘米,就可能形成黄体囊肿,这与女性正常的生殖内分泌周期相关,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孕激素等水平变化影响黄体的形成与发展。
2.其他可能因素: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影响黄体囊肿的形成,比如个体的凝血功能等因素,若黄体内部出血等情况发生时,可能促使黄体囊肿形成,但这相对是较次要的影响因素,主要还是基于正常生殖周期的激素调控。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很多黄体囊肿较小的情况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超声检查等偶然发现。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中都可能出现,尤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超声检查时被发现。
2.有症状情况
腹痛:当黄体囊肿较大时,可能出现腹痛症状,多为隐痛或胀痛,有的可能因囊肿破裂等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这种情况在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中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在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可能诱发囊肿破裂等情况导致腹痛。
月经异常:少数情况下,黄体囊肿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改变等。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关注月经情况,若出现月经异常需排查是否与黄体囊肿等妇科情况有关。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诊断黄体囊肿的主要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看到卵巢内的囊肿情况,能观察到囊肿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期进行超声检查更有助于判断,比如在月经干净后不久进行超声检查,若发现囊肿,后续在下次月经周期后复查,观察囊肿是否消失等情况来辅助诊断黄体囊肿。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中超声检查的操作基本类似,但对于青春期女性等,需注意检查的轻柔操作等。
2.血清学检查:有时会结合血清学检查,比如检测一些激素水平等,但相对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不是诊断黄体囊肿的主要依据,更多是辅助判断卵巢功能等情况。
五、处理及预后
1.观察随访: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黄体囊肿,一般采取观察随访的方法。通常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比如每1-3个月复查超声,看囊肿是否缩小、消失或无明显变化。在育龄期有正常月经的女性中,很多小的黄体囊肿会在月经周期结束后自然消失,所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很重要。
2.特殊情况处理:若黄体囊肿较大且出现破裂等情况导致急腹症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处理原则基本遵循循证医学,但在青春期女性等特殊人群中,手术等操作需更加谨慎评估,以最小创伤且不影响后续生殖等功能为原则。总体来说,大多数黄体囊肿预后良好,小的黄体囊肿多能自行消退,对身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