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的发生与肌肉因素(睡眠姿势不当、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因素(颈椎退变、颈椎疾病)、环境因素(寒冷刺激、睡眠环境不稳定)及其他因素(体质因素、运动量过少)相关,肌肉因素会致颈部肌肉紧张或劳损引发落枕,颈椎因素因退变或疾病使颈部结构功能异常易落枕,环境因素中寒冷及不稳定睡眠环境可致肌肉痉挛或姿势异常引发落枕,体质弱及运动量少者也易落枕
一、肌肉因素
1.睡眠姿势不当:睡眠时头部位置不当,如过度偏转、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高度等,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超过其耐受限度,就容易导致落枕。例如,长期习惯高枕睡眠的人群,在睡眠中颈部肌肉可能因姿势相对更异常而更易发生落枕情况;而睡眠时颈部过度扭转,像侧身睡觉且头部扭转角度过大,会使颈部某些肌肉持续被牵拉,引发肌肉痉挛,进而造成落枕。
2.颈部肌肉劳损:长期从事低头工作,如伏案办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颈部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导致肌肉慢性劳损。这类人群颈部肌肉本身就处于相对疲劳、弹性下降的状态,当睡眠中颈部稍有不适姿势时,就比常人更容易出现落枕。比如办公室职员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颈部肌肉劳损情况较常见,落枕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颈椎因素
1.颈椎退变: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发生退变,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颈椎退变会使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变,稳定性下降,颈部肌肉和关节等承受的应力分布异常。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相对明显,更容易出现落枕情况,且落枕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例如,50岁以上人群颈椎退变较为普遍,相比年轻人更易因轻微颈部姿势变化而落枕。
2.颈椎疾病:某些颈椎疾病,如颈椎病等,会影响颈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颈椎疾病患者颈部的神经、血管等受到压迫或刺激,颈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变差,容易在睡眠或日常生活中出现落枕现象。比如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颈部肌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更易发生落枕情况。
三、环境因素
1.寒冷刺激:夜间睡眠时颈部保暖不当,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颈部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肌肉痉挛,造成落枕。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夜间气温较低,如果颈部暴露在外,很容易因寒冷刺激而落枕。比如睡觉时窗户未关好,颈部长时间受冷风侵袭,就可能出现落枕情况。
2.睡眠环境不稳定:睡眠时床铺不平整、过于柔软或过硬等,都可能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使颈部肌肉无法处于放松状态,增加落枕的风险。例如,睡在过软的床垫上,颈部容易下陷,导致颈部肌肉过度拉伸或扭曲;而睡在过硬的床垫上,颈部又不能得到良好的支撑,也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疲劳,引发落枕。
四、其他因素
1.体质因素:某些体质较弱的人群,如气血不足者,颈部肌肉的营养供应相对较差,肌肉的耐受力和恢复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落枕。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激素水平等发生变化,也可能影响颈部肌肉的状态,增加落枕的可能性。比如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或生理期的年轻女性,相对更容易落枕。
2.运动量过少:长期缺乏颈部运动,颈部肌肉力量较弱,柔韧性差,在受到轻微外力或不良姿势影响时,就容易发生落枕。例如长期久坐且很少进行颈部活动的人群,颈部肌肉力量不足,落枕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