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有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期不同症状表现。急性发作期起病急骤,单一关节受累且有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间歇发作期有无症状间歇期及痛风石相关表现;慢性期有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肾脏受累表现,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有其特点。
一、急性发作期症状
1.起病急骤: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发病,疼痛往往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常因疼痛而从睡眠中痛醒。这种急性发作的特点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突然沉积有关,尿酸盐结晶会刺激关节滑膜,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例如,一项临床研究观察到约85%的痛风患者急性发作起病于午夜或清晨。
2.单一关节受累: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指、肘等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例,尿酸盐结晶容易在该部位沉积,因为此处血液循环较差,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析出。据流行病学调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在首次痛风发作中的比例超过50%。
3.关节局部表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皮肤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温度明显升高,触痛非常明显,患者往往不敢触碰受累关节。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出现炎性渗出和水肿。
二、间歇发作期症状
1.无症状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后,一般经数天或数周可自行缓解,关节功能恢复,不留永久性损害,但可在关节周围或耳轮等部位形成痛风石。此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体内尿酸水平仍然处于异常状态,尿酸盐结晶可能持续在体内沉积,只是未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例如,部分患者在间歇期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但尿酸盐结晶仍在缓慢沉积。
2.痛风石相关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痛风石逐渐增大,可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物。痛风石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肾脏等部位,当痛风石出现在关节周围时,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导致关节畸形等情况。痛风石的形成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的结果,研究表明,病程超过10年的痛风患者,约50%会出现痛风石。
三、慢性期症状
1.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由于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和炎症反复发作,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进而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膝关节的屈曲畸形等,严重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受限。这种关节畸形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长期炎症和尿酸盐结晶侵蚀关节结构的结果。
2.肾脏受累表现:可出现尿酸性肾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尿酸盐结晶在肾脏间质沉积,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的肾脏损害会逐渐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等功能。据统计,约1/3的痛风患者会出现肾脏受累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痛风性关节炎症状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关节畸形表现相对更为明显,且由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在绝经前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绝经后发病率升高;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急性发作且症状可能更严重;有家族痛风病史的人群发病年龄可能更早,症状可能更具侵袭性。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痛风患者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注意与其他儿童关节疾病鉴别;妊娠期痛风患者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控制血尿酸水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