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运动不能自愈,但适当运动有积极作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运动需个体化,注意运动时间、频率、环境和安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运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积极作用
1.维持关节活动度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容易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适当的运动,如游泳,游泳是非常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方式,在水中浮力可以减轻身体重量对关节的压力,患者可以进行屈伸、划水等动作,有助于维持脊柱、髋关节等的活动度。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游泳锻炼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脊柱和髋关节的活动范围相对更稳定,比不进行规律运动的患者关节僵硬程度明显减轻。
瑜伽中的一些伸展动作也对维持关节活动度有帮助,例如猫牛式可以拉伸脊柱,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但需要在专业瑜伽教练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动作不当加重关节损伤。
2.增强肌肉力量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炎症等因素,肌肉容易萎缩,而肌肉力量的减弱会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通过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如进行靠墙静蹲等练习,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进而稳定髋关节、膝关节等。有研究显示,进行8-12周规律下肢力量训练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下肢肌肉力量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支撑身体,减轻脊柱等关节的压力。
对于腰部肌肉,患者可以进行小飞燕等动作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缓解腰部疼痛等症状。
3.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行走等。长期坚持运动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行走距离等方面比不运动的患者有明显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例如,经常进行适度有氧运动的患者,其日常活动耐力有所提升,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日常活动而不出现明显的疲劳和疼痛加重。
二、运动的注意事项
1.个体化运动方案
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关节活动度等情况不同,运动方案应个体化。对于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炎症反应较明显,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温和的运动,如床上的简单伸展运动等。而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例如,病情活动期患者每天进行5-10分钟的床上脊柱屈伸简单运动,而病情稳定期患者可以逐步增加到每天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
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年轻患者相对可以承受较大强度运动,但也需注意运动损伤;老年患者则应选择更为温和、低强度的运动方式,避免对关节造成过度冲击。
2.运动时间和频率
运动时间一般建议每次30分钟左右较为适宜,可分为多次进行,如每天早、中、晚各10分钟左右的运动。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3-5次。但要根据自身身体反应调整,如果运动后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加重、疲劳过度等情况,应适当减少运动时间或频率。例如,患者运动后关节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未缓解,说明运动强度可能过大,需要调整。
3.运动环境和安全
运动环境应选择安全、舒适的场所。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运动,因为寒冷潮湿可能会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加重。室内运动时要确保场地平坦,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有视力障碍或平衡功能较差的患者,运动时最好有他人陪同,以保障运动安全。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能依靠运动自愈,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并注意运动中的各项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