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段脊髓损伤会引发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不同程度受限,儿童可能影响骨骼肌肉发育致畸形,成年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需康复训练;感觉功能障碍包括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或消失)和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异常)障碍,深感觉障碍影响平衡协调,有基础疾病者情况更复杂;括约肌功能障碍有膀胱(尿潴留或尿失禁)和直肠(便秘或大便失禁)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异常波动(如自主神经反射亢进伴头痛、面部潮红、心动过缓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和耐受不同。
感觉功能障碍
浅感觉障碍: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等。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的区域痛觉和温度觉可能减退或消失,例如用针轻刺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患者可能无法感知疼痛;触觉也会变得不敏感,对物体的质地、形状等的感知能力下降。这是因为脊髓中的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无法将外周的感觉信号正常传导至大脑。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感觉障碍的感知和应对方式不同,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其对疼痛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感觉情况;成年患者则可能因为感觉障碍影响日常的自我保护,比如容易被烫伤或擦伤等。
深感觉障碍:主要是对肢体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的影响。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肢体的位置,在闭眼时难以判断肢体所处的位置;运动觉方面,对肢体运动的力量、速度等感知异常;振动觉也会减退,如无法感知身体某部位的振动等。深感觉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加跌倒等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胸段脊髓损伤后的感觉障碍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和脊髓损伤的双重影响来进行评估和处理。
括约肌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尿液不能自行排出,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导尿等方式来排空膀胱;尿失禁则是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儿童患者的膀胱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胸段脊髓损伤后更容易出现膀胱功能的紊乱,可能需要特殊的膀胱管理方法,如定时排尿训练等;成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尿潴留或尿失禁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积极处理膀胱功能障碍问题。
直肠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便秘是由于肠道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得干结,难以排出;大便失禁则是无法控制粪便的排出。直肠功能障碍同样是因为脊髓损伤导致神经对肠道平滑肌和肛门括约肌的调控失常。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肠道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胸段脊髓损伤后直肠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需要注意饮食调整等综合措施来改善直肠功能;而年轻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来恢复直肠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胸段脊髓损伤后常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异常波动,可能出现血压突然升高,称为自主神经反射亢进。这是因为脊髓损伤破坏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失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心动过缓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对血压波动等的耐受能力更差;成年患者则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当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时,需要尽快寻找可能的刺激因素并进行处理,如检查是否有膀胱充盈、便秘等情况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