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前期有脊柱不适、外周关节及全身等相关症状,脊柱不适表现为腰背部疼痛(隐匿发作、晨起明显、活动后缓解久坐久站加重等)和脊柱僵硬感(晨起或静止后明显、活动后渐缓);外周关节有疼痛肿胀(如髋关节、膝关节等受累表现)和活动受限;全身有乏力(休息难缓解,不同性别表现有差异)和低热(少数出现,体温约37.5℃,儿童表现不典型)。
一、脊柱不适相关症状
1.腰背部疼痛:脊柱炎前期常见症状之一是腰背部疼痛,多为隐匿性发作,疼痛性质可为钝痛或隐痛,一般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有所缓解,但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后又会加重。这种疼痛与炎症刺激脊柱周围组织有关,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累及整个腰背部,甚至向上蔓延。对于青少年群体,由于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若出现长期腰背部疼痛且活动后无明显改善,需高度警惕脊柱炎前期可能。女性在月经周期或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脊柱相关组织的代谢,从而使腰背部疼痛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仍与脊柱炎前期的炎症机制相关。
2.脊柱僵硬感:患者会感觉脊柱有僵硬感,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这种僵硬感会更加明显,一般活动15-30分钟后可逐渐缓解。例如,早上起床后患者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慢慢活动开腰背部,穿衣、翻身等动作会变得不灵活。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由于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僵硬感可能不如成年人明显,但也会出现活动时的不顺畅。有长期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脊柱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出现脊柱僵硬感,进而增加脊柱炎前期发病风险。
二、外周关节相关症状
1.外周关节疼痛、肿胀:部分脊柱炎前期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情况,常见的如髋关节、膝关节等。以髋关节为例,患者可能会感到髋关节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等部位,同时可能伴有髋关节肿胀,活动髋关节时会有疼痛加剧的表现。对于女性患者,由于骨盆结构等因素,髋关节受累时的症状可能在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中更为明显。儿童外周关节受累时,可能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影响行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关节疼痛、肿胀且持续不缓解,要考虑脊柱炎前期的可能。
2.外周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外周关节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比如膝关节受累时,患者屈伸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减小,无法像正常时那样自如地弯曲和伸直。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活动受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学习活动频繁阶段,外周关节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体育活动、日常行走等;老年人外周关节活动受限则会明显影响其日常的行走、坐立等基本生活动作。
三、全身症状
1.乏力:脊柱炎前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感觉身体没有力气,即使经过休息也不能完全缓解。这种乏力可能与炎症反应导致的机体代谢改变有关。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会因为生理周期等因素,在乏力症状上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在月经前期可能乏力症状会相对更明显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的人群,本身就容易出现乏力,而脊柱炎前期患者的乏力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这种状况。
2.低热: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低热的出现是因为炎症反应引起的机体应激状态。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低热时可能表现不如成年人典型,需要通过体温计准确测量才能发现。有慢性病史的人群,本身机体抵抗力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出现低热时更要警惕是否与脊柱炎前期等疾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