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段脊髓损伤会引发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等多方面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因脊髓损伤阻断神经传导通路致大脑对肌肉控制信号无法正常传递,不同年龄和有基础疾病患者恢复情况不同;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不同性别、生活方式和有基础疾病患者受影响各异;括约肌功能障碍包括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或尿失禁)和排便功能障碍(便秘或大便失禁),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血压异常、多汗或无汗等,不同年龄和有基础疾病患者表现及影响不同。
一、运动功能障碍
胸段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例如,胸6以上脊髓损伤时,可能会影响到肋间肌等呼吸相关肌肉的运动,导致呼吸功能受限;胸段脊髓损伤平面不同,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也有差异,如胸10脊髓损伤可能会使患者髋关节、膝关节等的运动受到明显影响,出现行走困难等情况。这是因为脊髓是传导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损伤后神经传导通路被阻断,使得大脑对损伤平面以下肌肉的控制信号无法正常传递,从而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身体恢复能力不同,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也会有所差异,儿童相对恢复潜力可能更大,但也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来促进恢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功能恢复的进程。
二、感觉功能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会出现减退、丧失或异常等情况。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改变。例如,患者可能感觉损伤平面以下皮肤对疼痛的感知减弱,或者出现感觉过敏等异常感觉。这是由于脊髓的感觉传导束受损,导致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号无法正常传入大脑。不同性别在感觉功能障碍上可能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康复过程中更关注自身感觉恢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在感觉功能障碍后更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适应新的身体状况;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因为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神经功能,需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等,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三、括约肌功能障碍
1.排尿功能障碍: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尿液不能自行排出,尿失禁则是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脊髓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控制,正常的排尿反射弧被破坏。儿童患者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时,需要特别注意泌尿系统的护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为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可能由于本身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和护理;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膀胱炎等,脊髓损伤后更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要加强监测和预防。
2.排便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大便失禁是指不能自主控制排便。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肠道蠕动和排便反射异常。对于儿童患者,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需要调整饮食结构等进行干预;老年患者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其生活不便,需要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和护理措施;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要注意综合治疗和护理。
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出现血压异常、多汗或无汗等表现。例如,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改为坐位或站位时血压明显下降;也可能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无汗等情况。这是由于脊髓损伤破坏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和血管等的调节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和影响有所不同,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老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本身有退变,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加重其心血管等系统的不稳定;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使心血管系统的波动更大,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