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有典型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全身症状有发热、精神差,还伴随鼻塞、流涕、咳嗽等,婴儿消化道症状突出易脱水,幼儿及年长儿能表达不适,需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鉴别,前者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后者有各自典型特征。
一、典型症状
(一)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小儿胃肠型感冒时,胃肠道功能受影响,病毒等因素可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进而出现呕吐症状,这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表现,幼儿可能表现为频繁吐奶,年龄稍大的儿童会自述恶心后呕吐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呈喷射性呕吐,此情况与病毒侵犯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蠕动紊乱有关,不同年龄段小儿因胃肠道发育程度不同,呕吐表现可能有差异,新生儿及小婴儿可能呕吐更为频繁且易被忽视。
2.腹泻:肠道受到病毒等致病因素影响,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泻,大便多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次数不等,轻者可能2-3次,重者可达十余次。腹泻会导致小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脱水等并发症,不同年龄小儿对腹泻的耐受程度不同,婴儿腹泻可能更易出现脱水症状,因为其体液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左右,但也有部分小儿可能出现高热,这是因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发热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3-5天左右,但也有个别小儿发热时间稍长,不同年龄小儿发热时的表现也有差异,新生儿发热时可能不像年长儿那样有明显的寒战等表现,更多是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吃奶差等。
2.精神差:由于身体不适,如发热、消化道症状等,小儿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活动量较平时减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降低。这是因为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且患病带来的不适影响了小儿的整体状态,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嗜睡等,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小儿的精神状态变化,因为精神差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出现了其他并发症。
二、伴随症状
(一)鼻塞、流涕
胃肠型感冒往往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同时累及胃肠道,所以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了上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不同年龄小儿鼻塞、流涕的表现程度不同,婴儿可能因鼻塞而影响吃奶,出现呼吸不畅、张口呼吸等情况。
(二)咳嗽
部分小儿胃肠型感冒时可伴有咳嗽,多为轻中度咳嗽,是由于呼吸道受到病毒感染刺激引起,咳嗽程度一般不会很剧烈,但如果合并了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可能会加重,需要注意观察咳嗽的性质、频率等变化,若咳嗽加重伴有喘息等,需警惕发展为肺炎等疾病,不同年龄小儿咳嗽的特点不同,幼儿可能表述不清咳嗽情况,更多是通过观察呼吸状态等来判断。
三、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一)婴儿
婴儿胃肠型感冒时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除了呕吐、腹泻外,由于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腹泻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且婴儿对失水的耐受能力差,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婴儿的尿量、皮肤弹性等情况,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往往提示有脱水存在。同时,婴儿发热时体温波动可能较大,家长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但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降温方法。
(二)幼儿及年长儿
幼儿及年长儿能够表达自身不适,如会诉说恶心、腹痛等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隐痛,这是因为胃肠道痉挛等原因引起。在观察病情时,要注意询问小儿的主观感受,同时关注其饮食情况,患病期间小儿可能食欲下降,要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促进病情恢复。
四、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要点
(一)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由饮食不当、细菌感染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一般无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等,而胃肠型感冒除了消化道症状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表现,可通过症状特点进行初步鉴别。
(二)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有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典型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脓细胞,而胃肠型感冒的大便一般无脓血,通过大便常规等检查可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