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炎有多种表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是腹泻相关表现;有呕吐、腹痛等消化道伴随症状;还有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宝宝肠炎症状特点不同,新生儿不典型,婴幼儿易脱水,年长儿能表述不适;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严重腹泻致尿量少、精神极差等特殊情况需立即就医,护理时要注意宝宝臀部清洁。
一、腹泻相关表现
1.排便次数增多:宝宝肠炎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相较于平时正常的排便频率会大幅增加。例如,原本每天排便1-2次的婴儿,可能变为每天排便5-10次甚至更多,粪便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多为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等。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次数增加。
2.粪便性状改变:肠炎患儿的粪便性状多样,除了稀便、水样便外,还可能出现黏液便,粪便中带有白色或透明的黏液;严重时可能出现脓血便,即粪便中混有血液和脓液,这是由于肠道黏膜受到炎症侵袭,发生了损伤和出血等病理改变所致。不同病因引起的肠炎,粪便性状可能略有差异,比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粪便多为稀水样便,而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脓血便相对更常见一些。
二、消化道伴随症状
1.呕吐:部分宝宝肠炎时会出现呕吐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儿。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了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逆蠕动。呕吐物可以是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呕吐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脱水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呕吐往往是比较常见的前驱症状之一,随后才出现腹泻等表现。
2.腹痛:宝宝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烦躁等情况,这往往是因为肠道炎症导致肠道痉挛引起的腹痛。小婴儿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腹痛,就会通过哭闹来示意。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腹痛的表现可能不同,新生儿可能表现为阵发性的身体蜷缩、拒乳等,而较大的婴儿可能会用手按压腹部等动作来表达不适。
三、全身症状
1.发热:一些肠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发热往往较为明显;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也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肠炎患儿都会发热,有些轻度的肠炎可能仅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而没有发热。
2.精神状态改变:由于肠炎会导致宝宝身体不适,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的改变。如果宝宝肠炎病情较重,出现脱水等情况时,还可能表现出嗜睡、反应迟钝等。例如,宝宝原本活泼好动,患病后变得无精打采,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变差,就需要警惕肠炎病情加重的可能。
四、不同年龄宝宝肠炎症状的特点
1.新生儿肠炎:新生儿肠炎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拒乳、体重不增等。因为新生儿自身的代偿能力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例如,新生儿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肠炎时,可能很快出现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由于其不会用语言表达腹痛等情况,主要通过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来提示家长。
2.婴幼儿肠炎: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肠炎时症状相对较为明显。除了常见的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外,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比如,婴幼儿腹泻严重时,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这是因为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差,水分丢失后难以自行代偿。
3.年长儿肠炎:年长儿相对能够表达自身的不适,可能会明确诉说腹痛等症状,在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的表现上与婴幼儿有一定相似性,但相对来说病情变化可能没有新生儿和婴幼儿那么急剧。例如,年长儿患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炎时,可能会较清楚地表述腹痛的部位等情况,但同样需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五、特殊情况提示
如果宝宝出现肠炎相关症状,尤其是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导致无法进食、严重腹泻引起尿量明显减少(婴儿每天尿量少于200ml,幼儿每天尿量少于300ml等提示脱水)、精神状态极度差等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补液、抗感染等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同时,家长在护理肠炎宝宝时,要注意保持宝宝臀部清洁,避免发生红臀等情况,这对于宝宝的舒适和康复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