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根尖周炎有自觉症状表现和临床检查体征,自觉症状有疼痛相关表现(初期可能无明显疼痛,发展后有咬合不适、钝痛、隐痛等)和其他不适(患牙部位胀感等);临床检查体征包括患牙有龋坏等病变、颜色改变、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叩诊有轻微疼痛、部分患者有牙龈窦道开口等,且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有相应特点。
一、自觉症状表现
1.疼痛相关表现
多数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初期可能无明显自觉疼痛症状,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咬合不适或轻微钝痛。例如,部分患者在咀嚼食物时,会感觉患牙有异样感,与正常牙齿相比,咀嚼时力量传递异常,导致咬合时患牙先接触,产生轻微疼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表现为不愿意用患侧咀嚼,但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在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整体抵抗力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此时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疼痛可能会相对敏感,但这并非是生理期直接导致根尖周炎疼痛,而是身体整体状态变化对疼痛感知的影响。有既往牙髓炎病史的患者,在慢性根尖周炎阶段,疼痛特点可能与牙髓炎有所不同,慢性根尖周炎的疼痛多为钝痛,而牙髓炎多为剧烈的自发痛。
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隐痛,这种隐痛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时轻时重。比如,患者可能在白天感觉症状较轻,而夜晚由于身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明显,隐痛会相对加重。
2.其他自觉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患牙部位的不适感,比如有胀感。这种胀感可能是由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导致局部组织肿胀,从而引起患者的主观不适感觉。对于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吸烟、酗酒的患者,其口腔局部环境可能较差,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胀感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口腔的自洁能力和组织的修复能力,使得炎症更容易持续存在并导致不适症状加重。
二、临床检查体征
1.牙齿外观情况
患牙通常有龋坏、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病变。例如,龋坏可能发生在牙冠的不同部位,如邻面龋、窝沟龋等,长期的龋坏未得到及时治疗,细菌感染逐渐累及牙髓,进而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喜欢吃甜食且口腔卫生清洁相对不彻底,患龋率较高,更容易出现因龋坏导致的慢性根尖周炎。在女性患者中,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比如刷牙不认真、刷牙时间过短等,也会增加牙齿龋坏进而引发慢性根尖周炎的风险。
患牙颜色可能发生改变,多呈暗黄色或灰色。这是因为牙髓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血红蛋白分解产物沉积在牙本质小管内,导致牙齿颜色改变。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如大量饮用咖啡、浓茶等有色饮料,可能会使牙齿本身的颜色有所变化,但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牙齿颜色改变是由于牙髓坏死等病理因素导致,与饮料染色有所不同,但需要注意区分。
2.牙髓活力测试
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这是因为慢性根尖周炎时,牙髓多已坏死,所以牙髓活力测试不能检测到正常的牙髓活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牙髓活力测试的表现可能类似,但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在进行牙髓活力测试时需要更加耐心和轻柔的操作。女性患者在进行牙髓活力测试时,心理状态可能会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相对紧张的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但专业的医生会根据规范操作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3.叩诊情况
叩诊时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叩诊反应可为叩痛(±)到中度叩痛。当医生用叩诊器械叩击患牙时,患者能感觉到轻微的疼痛,提示根尖周组织有炎症存在。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身体抵抗力较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可能会相对较重,叩诊时的疼痛反应可能会比一般患者更明显。因为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根尖周的炎症反应,所以在叩诊时更容易出现较明显的疼痛表现。
4.牙龈窦道情况
部分患者可在患牙相应的牙龈部位发现窦道开口。窦道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常见表现,是炎症通过牙龈组织排出的通道。窦道口呈小乳头状,按压时有少量脓液溢出。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牙龈上有这种小乳头状的开口,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的慢性根尖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恒牙胚的发育。在女性患者中,如果同时患有其他妇科炎症等情况,身体整体的免疫状态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可能会间接影响慢性根尖周炎窦道的愈合情况,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