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风湿病具有遗传倾向性,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密切相关,还有非HLA相关基因参与;但并非所有风湿病都会遗传,像风湿热由感染引起非遗传性,多数风湿病遗传因素仅增发病易感性,环境因素起关键作用。有家族病史人群要注重健康监测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无家族病史人群也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一、部分风湿病具有遗传倾向性
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作用
许多风湿病与HLA基因密切相关。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研究发现某些HLA-DR4等亚型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HLA基因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它在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特定HLA基因型的个体,其免疫系统对某些自身抗原或外来抗原的反应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增加了患风湿病的遗传易感性。不同种族中,HLA基因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不同种族人群中风湿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
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与HLA基因相关,如HLA-DR2、HLA-DR3等等位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风险增高相关。HLA基因的遗传模式使得有家族成员患此类风湿病的个体,其自身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增加,但并不是说携带相关基因就一定会发病,只是发病风险较无家族史者升高。
2.其他遗传因素
除了HLA基因外,还有一些非HLA相关的基因也可能参与风湿病的遗传。例如在强直性脊柱炎中,除了与HLA-B27密切相关外,还有其他一些基因如IL-23R等基因的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过程,从而与风湿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家族中如果有多个成员患有同一类型或相关类型的风湿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风湿病相关症状。
二、并非所有风湿病都会遗传
1.感染相关风湿病
一些由感染引起的风湿病,如风湿热,它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它并不是遗传性疾病。虽然其发病与感染有关,但没有固定的遗传物质传递导致下一代必然发病的情况。然而,感染相关风湿病的发生可能受个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影响,而免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这与直接的遗传致病机制不同。例如,个体的免疫细胞功能等可能受遗传调控,但风湿热的发生主要是基于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异常,而非遗传物质的传递导致疾病发生。
2.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对于大多数风湿病来说,遗传因素只是增加了发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关键作用。以骨关节炎为例,虽然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软骨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软骨的代谢等,但年龄增长、关节过度使用、创伤等环境因素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加上长期的关节劳损等环境因素,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所以即使有遗传易感性,若能避免一些不良环境因素,如合理使用关节、避免过度创伤等,可能会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三、不同人群需关注的点
1.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对于有风湿病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有直系亲属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具有明确遗传倾向风湿病的人群,应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监测。定期进行相关风湿病指标的检查,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检查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等,以降低风湿病的发病风险。女性在生育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这类有家族史的女性更要密切关注自身关节等部位的健康状况。
2.无家族病史的人群
无风湿病家族病史的人群也不能完全忽视风湿病的发生。虽然遗传易感性较低,但仍可能因环境等因素发病。同样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冷受潮、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一旦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疑似风湿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在生活方式上可能需要有所调整,例如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