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肾炎及全身其他系统受累会出现多种症状,肾脏相关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疹;其他系统受累有关节肌肉症状、消化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表现各有特点,需关注并针对性处理。
一、肾脏相关症状
1.蛋白尿:是红斑狼疮肾炎常见的肾脏表现之一。大量蛋白尿会导致尿液中出现过多的蛋白质,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从病理机制来讲,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肾小球的滤过膜,使得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的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蛋白尿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大量蛋白尿的情况,这与儿童肾脏的生理特点以及免疫系统对自身抗体的反应更为活跃有关。对于有红斑狼疮病史的人群,定期检测尿蛋白是早期发现肾脏受累的重要手段。
2.血尿:红细胞从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导致血尿。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颜色发红。血尿的出现是因为肾脏的滤过结构受到红斑狼疮病变的影响,红细胞失去了正常的滤过屏障而进入尿液。在女性患者中,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红斑狼疮肾炎导致的血尿可能与其他妇科疾病引起的血尿相鉴别,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3.水肿:肾脏功能受损时,水钠排泄障碍,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从而引起水肿。水肿可表现为眼睑、面部水肿,也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可能因为水肿影响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水肿的程度和进展情况;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水肿可能会更难以消退,且需要警惕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加重水肿的情况。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热型多样,可为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发热是由于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炎症反应,释放致热因子引起。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更容易出现发热波动,需要结合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来判断发热是否与疾病相关。对于有红斑狼疮肾炎的患者,持续发热可能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下降。这是因为疾病状态下机体处于慢性炎症消耗状态,能量代谢异常。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乏力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年轻患者可能因为乏力影响学习和社交活动,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乏力而增加跌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需要家属关注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协助。
3.皮疹:约80%的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皮疹,而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也常伴有皮疹。典型的皮疹如蝶形红斑,表现为双侧脸颊部呈对称性的红斑,形似蝴蝶。皮疹的出现与自身抗体攻击皮肤组织有关。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皮疹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的皮疹可能相对较轻且容易被忽视,女性患者在日晒后皮疹可能会加重,因为紫外线会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的皮疹和病情活动,所以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日晒,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
三、其他系统受累相关症状
1.关节肌肉症状:患者常有关节疼痛、肿胀,可累及多个关节,以小关节为主,如手指关节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无力。关节肌肉症状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和肌肉受到炎症损伤。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儿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可能影响其骨骼发育,需要关注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变化;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关节肌肉症状加重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在治疗红斑狼疮肾炎的同时注意保护关节肌肉功能。
2.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消化系统的黏膜也可能受到红斑狼疮病变的累及,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对于有红斑狼疮肾炎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和消化功能,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3.血液系统症状:常见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贫血可导致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等;白细胞减少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会引起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血液系统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自身抗体破坏血细胞或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在血液系统受累时的表现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因血小板减少而加重出血倾向,儿童患者血液系统受累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和免疫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指标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