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颅内动脉瘤(胚胎发育中脑血管壁中层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发育异常致薄弱部位扩张形成,中老年人易患,女性略高,长期高血压、吸烟增加破裂风险)和脑血管畸形(血管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异常致破裂,青少年常见,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可诱发);后天性因素有高血压(长期高血压致脑血管压力增高、血管壁受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重风险)、动脉硬化(致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速进程),还有感染、肿瘤、外伤等少见后天因素也可引发。

一、先天性因素

(一)颅内动脉瘤

1.发病机制: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正常脑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对维持血管的稳定至关重要,而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血管壁的先天性缺陷有关。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血管壁的中层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发育异常,导致局部血管壁薄弱,在血流动力学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薄弱部位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据相关研究统计,约80%-9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

2.年龄与性别影响: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退变等因素有关。在性别方面,女性发生颅内动脉瘤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不过这也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明确。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高血压、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高血压会使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大,进一步加重薄弱血管壁的负担;吸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动脉瘤破裂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脑血管畸形

1.发病机制:脑血管畸形也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先天性因素之一。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类型,其血管结构异常,血管壁薄弱且血流动力学异常。畸形的血管团在血流冲击下容易发生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例如,动静脉畸形中的异常血管团内血流速度快、压力高,超过了畸形血管壁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破裂出血。

2.年龄与性别影响: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在青少年中相对较为常见。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不过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畸形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生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细微差别,但总体差异不显著。

3.生活方式关联: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可能会使血流动力学发生较大变化,对于存在脑血管畸形的患者来说,容易诱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有脑血管畸形基础的人群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等。

二、后天性因素

(一)高血压

1.发病机制: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的压力持续增高,这会对脑血管壁造成损害。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壁的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形成微动脉瘤或者直接使血管破裂。据临床研究,高血压患者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比血压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例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其颅内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超出正常范围,就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性。

2.年龄与性别影响:高血压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在性别上,一般认为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的患病率上没有绝对的明显差异,但高血压对不同性别的脑血管影响可能在个体差异上有所体现,不过总体而言主要是高血压本身的病情程度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起关键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性别因素。

3.生活方式关联: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缺乏运动不利于体重控制和心血管功能的维持;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高血压患者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

(二)动脉硬化

1.发病机制:动脉硬化会使脑血管的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受损,脂质沉积等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血流阻力增加。这会使血管局部承受的压力发生变化,而且血管壁的顺应性下降,在血流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例如,动脉硬化严重的血管,其自身的缓冲能力减弱,当血压出现波动时,就更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年龄与性别影响: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所以老年人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由动脉硬化引起的比例相对较高。在性别方面,一般认为男性在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上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随着女性寿命的延长和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并且同样会增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

3.生活方式关联: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酗酒会影响血脂代谢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进而增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后天因素

1.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脑血管,导致血管壁受损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例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栓子可能会随着血流到达颅内血管,引起血管炎,使血管壁破坏、变薄,最终导致破裂出血。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不过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2.肿瘤:颅内肿瘤也可能侵犯脑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一些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会侵蚀周围血管,或者肿瘤本身血管丰富,在肿瘤增大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病例报道,但相对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较低。

3.外伤:虽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其特定的外伤史,但也有部分情况是由于头部外伤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这种情况也属于后天因素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例如,严重的头部撞击等外伤可能会直接损伤颅内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一般是指患者在患有心脏或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同时发生细菌感染的情况,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种常见的类型。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表现
王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经颅超声多普勒等。检查方式不同的,其表现也不同。1、头颅CT如果经头颅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内存在高密度影,即可以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此外,还可以判断或提示出血位置,比如位于颈内动脉段常提示鞍上池不对称积血;位于大脑中动脉段多见于外侧裂积血;位于前交通动脉段,则提示前间裂基底部积血
脑出血导致脑积水大概多久能恢复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导致脑积水大概多久能恢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 如果脑出血导致脑积水的患者情况较轻,积水量较少且未持续增多,一般1-2个月便可逐渐恢复。但如果脑出血的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交通性脑积水,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甚至会不断加重。 建议脑出血导致脑积水的患者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
摔跤后脑出血严重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摔跤后脑出血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较为严重。 摔跤后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来说,其发病迅速,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脑疝,病死率较高,所以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即使是及时获得救治的患者,存活后也可能会因为脑组织受损,遗留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指的是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宽大的缝隙。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猪患者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的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向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脑出血的一种,同样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平时应该不要抽烟喝酒,严格控制血压,保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因素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多种因素造成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颅内出血性疾病,所以属于脑出血。动脉瘤、高血压、酗酒等属于危险因素。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控制血压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会不会脑瘫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不是会导致脑瘫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少,且及时给予了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或其他治疗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发展为脑瘫。但是,如果患儿出血量较大,特别是因为出血引起脑水肿、脑疝时,可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脑瘫,还会出现
高血压脑梗复查应该做哪些检查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高血压脑梗死的患者复查时应该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测量患者血压,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通过对患者查体评估其意识状态,有利于判断是否出现二次脑梗死。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等,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如颅脑C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因素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多种因素造成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颅内出血性疾病,因此属于脑出血。动脉瘤、高血压、酗酒等属于危险因素。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控制血压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脑膜炎、高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造成的。 1.脑膜炎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脑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时,炎症因子可持续对脑膜组织造成刺激,导致血管病变,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 2.高血压 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情况时,可能会造成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过大,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该如何预防
王成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有避免中暑、规范用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避免中暑 人体平时应该尽量待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调整居室内的温湿度,保证温湿度适宜,避免出现中暑的情况,有助于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规范用药 人体日常生活中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严禁擅自用药,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区别
刘佳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又分成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顾名思义往往见于脑挫裂伤或者车祸这种脑外伤以及脑部撞击之后,神经内科碰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是自发性的,这类患者出现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潜在存在此病因,在情绪激动或者是血压控制异常的情况下,动脉瘤发生破裂或者动静脉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区别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区别,首先是出血部位不一样,脑出血一般是指脑实质里头的出血或者脑室里的出血,出血是脑子里面的血管破了,造成脑子出血,会给脑细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或者积压、损坏,没有血供以后,脑细胞坏死、水肿,发烧脑细胞的损伤,所以是脑出血的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在脑的外面,软脑膜外蛛网膜下出血。因此,此部位出血首先影响颅压,所以蛛网
怎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刘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特殊形式。首先要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瘤造成的破裂而出血,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主要是不要过度用力或者情绪过度波动,以及过度运动、剧烈的运动,都可以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个特点,因为平时正常人不会做脑子的检查,所以这些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不太容易被发现,往往都是在出血以
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有后遗症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所有脑血管病里面最严重的脑血管病变,往往会遗留明显的后遗症状,当然主要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有关系。如果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遗留的症状较轻。如果是动脉瘤的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经过治疗效果也不佳。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等原因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治疗也有可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特别严重的脑血管类型,往往会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知功能障碍,包括痴呆、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第二、言语功能障碍,就是说话说不出来或者听不懂,不能和人交流。第三、吞咽功能障碍,不能够独立吃饭、喝水等。第四、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瘫痪,或者四肢精细动作减退、坐不稳等。第五、大小便功能障碍,就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脑里面的出血,常常由于外伤,颅内的血管畸形,颅内的动脉瘤破裂,引起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并且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患者会出现头痛、剧烈的头痛,会出现喷射样得呕吐。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昏迷,患者会有肢体的活动功能的障碍等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