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因年龄不同有不同症状表现,儿童颅骨软、囟门未闭等致表现不典型,需密切观察;成年人症状具典型性但有个体差异,要及时就医。生活方式中长期酗酒、高风险运动易致颅内出血,应改善;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者撞头后出血风险高,需积极治基础病且撞头后及时检查。
一、症状表现
(一)意识方面
1.轻度颅内出血:对于儿童,若因撞到头出现轻度颅内出血,可能仅表现为短暂的精神不振、烦躁不安,但意识尚清楚,能对周围环境有基本反应;成年人轻度颅内出血时,可能仅有短暂的迷糊,很快恢复清醒,但仍可能有头痛、头晕等表现。这是因为少量出血对大脑功能影响较小,未严重干扰意识相关的神经传导和脑功能区域。
2.中度及重度颅内出血:儿童撞到头后中度及重度颅内出血时,可能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是由于较多量的出血压迫脑组织,影响了大脑的觉醒系统等关键结构。成年人中度及重度颅内出血时,意识障碍表现更为明显,可从浅昏迷逐渐发展到深昏迷,昏迷程度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大量出血会使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意识无法维持清醒状态。
(二)头痛表现
1.儿童:儿童撞到头后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因为儿童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头痛,但会通过异常的哭闹来提示不适。较小的婴儿可能还会出现前囟门紧张等情况,这是因为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囟门周围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可能会主诉头部胀痛、刺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且疼痛程度会随颅内出血情况加重而加剧。
2.成年人:成年人撞到头后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较为典型,多为持续性的剧烈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痛的原因主要是颅内出血造成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等痛觉敏感结构。如果是幕上较大面积的出血,头痛可能以患侧较为明显;如果是后颅窝出血,头痛可能相对更广泛且伴有颈部僵硬等表现。
(三)呕吐症状
1.儿童:儿童撞到头后颅内出血引发呕吐,多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可能表现为非喷射性呕吐,但随着病情进展,若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也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同时,儿童可能还会伴有食欲下降等情况,这是因为颅内出血影响了消化系统相关的神经调节功能。
2.成年人:成年人颅内出血引起的呕吐,早期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的反射性呕吐,可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直线样喷出。这是因为颅内压急剧升高时,脑室系统受到影响,压力传至呕吐中枢,引发强烈的呕吐反应。
(四)眼部症状
1.儿童:儿童撞到头后颅内出血可能出现瞳孔变化,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因为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压迫动眼神经等结构,影响瞳孔的正常调节功能。另外,还可能出现眼球活动障碍等情况,由于出血对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或神经核团造成影响,导致儿童眼球不能正常转动。
2.成年人:成年人颅内出血时也可能出现瞳孔改变,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异常等。当发生脑疝时,患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由迟钝到消失。同时,可能出现复视等眼部症状,是因为出血影响了眼球运动神经或其支配的肌肉,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出现看东西重影的情况。
(五)神经系统体征
1.儿童:儿童撞到头后颅内出血可能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如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减少。这是因为出血部位影响了运动传导通路,导致相应肢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对于婴幼儿,还可能表现为姿势异常,如仰卧时四肢呈不对称姿势等。此外,可能出现肌张力改变,颅内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状态。
2.成年人:成年人颅内出血后可能出现偏瘫,即一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若出血累及运动皮层等区域,会导致对侧肢体出现肌力下降、肌肉无力等情况。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一侧肢体的麻木、刺痛等感觉减退或过敏现象,这是因为出血影响了感觉传导通路,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异常。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的颅骨相对较软,囟门未闭合等生理特点使得颅内出血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婴儿颅内出血时,呕吐可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而头痛的表述不明确。而且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颅内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少量出血也可能较快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等表现。
2.注意事项:儿童撞到头后,无论有无明显症状,都应密切观察。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肢体活动情况等。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精神萎靡、频繁呕吐、抽搐、一侧肢体无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等,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并及时处理。
(二)成年人
1.特点:成年人的颅骨相对坚硬,颅内出血后的症状相对儿童可能更具有典型性,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例如,不同年龄、不同基础健康状况的成年人,对颅内出血的耐受程度不同。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撞到头后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
2.注意事项:成年人撞到头后,若出现头痛进行性加重、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应高度怀疑颅内出血,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要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晃动头部,以免加重出血情况。同时,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平时要积极控制血压,以降低颅内出血的风险。
三、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联
(一)生活方式
1.高风险生活方式:长期酗酒的人撞到头后更易发生颅内出血,因为酒精会影响肝脏对维生素K的合成,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另外,经常进行高风险运动(如摩托车竞速、高空作业未规范防护等)的人,撞到头后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较高,因为这些情况头部受到外伤的几率增大。
2.改善方式:避免长期酗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高风险活动时,要严格规范佩戴防护装备,如骑摩托车佩戴头盔、高空作业佩戴安全带等,以减少头部受伤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
(二)病史
1.有脑血管疾病病史:本身有高血压、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病史的人,撞到头后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显著高于无此类病史的人群。例如,有脑动脉瘤病史的人,头部受到撞击后,动脉瘤更易破裂出血,因为头部的外力作用可能导致动脉瘤壁承受异常压力而破裂。
2.应对措施: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平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撞到头后要格外重视,即使当时症状轻微,也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检查,因为这类人群颅内出血的潜在风险更高,早期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