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骨质疏松症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实验室检查、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等。
1.双能X线吸收法
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BMD),计算T值(与健康青年人骨密度峰值对比)。若T值≤-2.5,可确诊骨质疏松症;若-2.5<T值<-1.0,提示骨量减少。
2.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可三维重建骨骼结构,精准测量骨密度,尤其适用于肥胖、脊柱畸形或DXA测量受限者,但辐射剂量略高于DXA。
3.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代谢标志物(如β-CTX、P1NP),辅助判断骨转换状态。若血钙、磷正常但骨代谢标志物异常,可能提示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
4.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结合年龄、性别、体重、既往骨折史等12项因素,计算10年内髋部或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用于指导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