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双下肢水肿的原因可能有营养不良、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等。
1.营养不良
长期饮食不均衡、蛋白质摄入不足等情况会引发营养不良,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浆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减少会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隙,进而引起双下肢水肿。这种水肿通常从下肢远端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按压时会出现凹陷,且在休息后也不易完全消退,同时可能伴随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高血压肾病。肾脏是调节水钠代谢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其排泄水钠的能力下降,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双下肢水肿。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影响下肢血管的血液循环,使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此类水肿多表现为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傍晚或长时间站立后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常见症状。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引起黏液性水肿。这种水肿与普通的凹陷性水肿不同,按压时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凹陷,多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苍白,双下肢肿胀感明显,同时可能伴有怕冷、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心率减慢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水肿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双下肢是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
4.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使水钠滤过减少,同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造成水钠潴留,引发双下肢水肿。此外,肾小球肾炎还可能导致蛋白尿,使血浆白蛋白丢失增加,进一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加重水肿。该疾病引起的水肿常先出现在眼睑和面部,随后逐渐波及双下肢及全身,水肿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表现。
5.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下肢静脉血液无法顺利回流至心脏,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内,使静脉内压力升高,血管内的水分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双下肢水肿。这种水肿通常从下肢低垂部位开始,如足踝部,活动后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有所减轻,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慌、咳嗽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腹水、胸水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