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等可放射,休息或含硝酸酯类可缓解,劳力性多由体力活动等诱发,不典型症状有女性上腹不适等,老年人呼吸困难乏力等,儿童因基础病活动后气促等,还可能有牙痛等牵涉痛需结合病史及检查综合判断。
一、典型症状
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多表现为胸痛,通常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例如,劳力性心肌缺血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如愤怒、紧张)、饱食、寒冷等情况下诱发,身体活动增加时心肌耗氧量增多,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胸痛。
二、不典型症状
1.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女性:女性心肌缺血时不典型症状较为常见,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易被误认为消化系统疾病。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疼痛神经传导差异有关,女性对疼痛的感知和定位可能不如男性典型。
老年人:老年人心肌缺血时可能以呼吸困难、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如爬楼梯时比以往更容易出现气促,这是因为老年人心脏功能本身可能减退,心肌缺血时心脏泵血功能进一步受影响,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非特异性症状。
儿童:儿童心肌缺血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相关,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促、生长发育迟缓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症状较隐匿,需密切关注其活动耐量变化等情况。
三、其他可能表现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牙痛、颈部紧缩感、肩背部酸痛等不典型放射痛表现,这些症状易被忽视,需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例如,有些患者因牙痛就诊,经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导致的牵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