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裂伤需进行局部检查明确裂伤部位等及全身状况评估,轻度裂伤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等处理,中重度裂伤消毒铺巾后用可吸收线等逐层缝合,孕产妇要关注产后及会阴护理等,老年患者需加强营养清洁等,合并基础病史患者要控制血糖多学科管理。
一、伤情评估
1.局部检查:通过视诊、触诊明确阴道裂伤的具体信息,包括裂伤部位(前穹窿、后穹窿、侧壁等)、长度、深度(是否累及肌层、筋膜等)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同时观察周围组织有无损伤(如尿道、直肠等)。
2.全身状况评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尤其对于孕产妇需评估妊娠、分娩相关情况及母婴整体状态。
二、处理措施
1.轻度裂伤处理:若裂伤表浅、出血少,可用无菌纱布局部压迫止血,之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愈合进程。
2.中重度裂伤处理:对于裂伤较深、出血较多或范围较大者,需在消毒铺巾后采用可吸收缝线或丝线逐层缝合阴道黏膜及肌层组织,对齐组织以促进良好愈合,操作中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尿道、直肠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阴道裂伤,除规范处理外,需关注产后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以防产褥期感染,依据孕周及分娩阶段综合评估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并必要时进一步处置。
2.老年患者:老年女性阴道黏膜菲薄、愈合能力较弱,处理时除规范缝合外,需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蛋白质等利于愈合的物质),严格保持外阴清洁以避免感染,谨慎选用促进愈合的局部药物(遵循循证原则)。
3.合并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因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且易增加感染风险,需多学科协作管理患者整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