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尤其是红色毛癣菌引起,可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至指甲部位致甲板甲床被破坏出现症状,非皮肤癣菌的霉菌及酵母菌感染与局部潮湿、机体免疫异常等有关,诱发因素包括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子、指甲外伤、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接触水或化学物质致指甲屏障破坏或营造真菌适宜生长环境引发病变。
一、皮肤癣菌感染
灰指甲最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种。皮肤癣菌可通过直接接触(如与灰指甲患者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用拖鞋、毛巾等)传播至指甲部位,进而侵入甲板和甲床,在局部大量繁殖,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引发指甲变色、增厚、变形等一系列灰指甲症状。
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及酵母菌感染
除皮肤癣菌外,酵母菌(例如白念珠菌)以及某些非皮肤癣菌的霉菌也可导致灰指甲。这类病原体引起感染往往与局部环境潮湿、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皮肤屏障功能易受损,更易遭受此类病原体侵袭而引发指甲病变。
三、诱发因素
1.足部多汗:足部多汗会使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为真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对于喜爱运动、足部易出汗的人群,灰指甲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穿不透气鞋子: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子,会进一步加重足部潮湿程度,且使脚部温度升高,营造出真菌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提升灰指甲的发病几率。
3.指甲外伤:指甲受到外伤后,其防御屏障被破坏,真菌更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像频繁美甲、踢伤等导致指甲损伤的情况都可能成为诱因。
4.免疫力低下人群: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真菌侵袭而引发灰指甲;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也是灰指甲的高危人群。
5.长期接触水或化学物质:从事厨师、洗衣工等职业的人群,手部长期接触水或洗涤剂等化学物质,会破坏指甲周围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加感染灰指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