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评估需关注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的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及心脏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清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炎症指标异常,心电图可见多种异常,影像学超声心动图可评心脏结构功能,心脏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诊断等重要,需鉴别其他心脏疾病并考量儿童生长发育及成人基础疾病对病情判断的影响。
一、临床表现评估
1.前驱感染史:多数心肌炎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消化道症状,需关注其近期感染情况及症状演变。
2.心脏相关表现: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需仔细甄别。
二、实验室检查
1.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最常用)升高提示心肌损伤,是重要诊断依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等也可能升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2.炎症指标: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三、心电图检查
可出现多种异常,如ST-T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房室传导阻滞、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电图异常有助于辅助判断心肌受累情况,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患者可见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扩大、心功能减退等,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诊断心肌炎较敏感的方法,能发现心肌水肿、强化等炎症表现,对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高度怀疑心肌炎的患者。
五、综合鉴别与特殊人群考量
1.鉴别其他疾病:需排除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炎等其他心脏疾病,通过详细病史询问、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基础健康状况,成人则需考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病情判断的影响,有基础病史者排查心肌炎时需更细致,避免漏诊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