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断需详尽采集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肿瘤史、异常阴道流血情况及高危因素等,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初步评估盆腔情况,影像学检查中经阴道超声为常用筛查手段经腹部超声因受肠气干扰应用受限MRI可精准评估病灶范围等,病理学检查分段诊刮是确诊常用方法宫腔镜检查可直视下取活检提高取材准确性。
一、病史采集与妇科检查
1.病史采集需详尽问询患者月经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时长及经量等情况,还有生育史,如妊娠次数、分娩情况等,家族肿瘤史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有无妇科肿瘤家族史。对于异常阴道流血情况要重点询问,像绝经后阴道流血,这是子宫内膜癌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围绝经期出现月经紊乱也需关注,另外,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其患病风险相对较高,在病史采集中需重点询问相关情况。
2.妇科检查主要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来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以及双附件情况,同时观察阴道、宫颈有无异常病变,但妇科检查本身不能直接确诊子宫内膜癌,只是对盆腔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为常用筛查手段,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等状况。正常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一般在5~12mm,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通常<5mm,若内膜增厚、回声不均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
经腹部超声:因受肠气干扰,对子宫内膜观察清晰度不如经阴道超声,相对而言应用受限。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准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灶范围、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宫颈间质受累等,对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适用于需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的患者,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
三、病理学检查
1.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且有价值的方法。操作时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将刮出物分别标记送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是否累及宫颈管,还能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等。
2.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病变形态,能在直视下取活检,提高取材准确性,尤其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宫腔内有病变但分段诊刮阴性的患者,有助于发现较小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