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等且有放射特点,疼痛性质常为压迫等不似锐痛一般持续3-5分钟,伴随症状有全身出汗、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还可伴有呼吸困难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关注鉴别。
一、疼痛部位
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经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脊髓段传入大脑,产生疼痛感觉并放射至相应体表区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放射部位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可能疼痛放射不典型,但仍需关注胸骨后及相关区域的异常感觉。
二、疼痛性质
疼痛常为压迫性、憋闷性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痛,偶伴濒死感。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者,血管内皮易受损,心绞痛发作时疼痛性质可能因心肌缺血程度等因素有一定变化,但基本符合上述疼痛特点。有冠心病病史者发作时疼痛性质可能较典型,而无基础病史者首次出现类似疼痛需高度重视。
三、伴随症状
1.全身症状: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出汗,这是因为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部分患者还可能有乏力、头晕等表现,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对于老年患者,全身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综合判断。
2.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可通过内脏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胃肠道症状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判断的复杂性,需仔细鉴别。
3.呼吸困难:可伴有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呼吸急促,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引起。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心肺功能本身较弱,发作时呼吸困难可能更明显,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