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常存在前驱感染史,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易有非特异性表现,成人以心脏相关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部分指标异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等,心电图有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影像学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功能、CMR能发现心肌炎症特异表现,需结合多方面综合诊断并与其他心脏疾病鉴别。
一、临床表现
心肌炎患者常存在前驱感染史,如病毒感染后1~3周内出现发热、全身倦怠感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随后可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等心脏相关表现,严重时可发生晕厥、心源性休克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更易出现呕吐、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成人则以心脏相关症状为主。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增高。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cTnI或cTnT通常发病后3~4小时开始升高,11~24小时达高峰,持续1~2周。
炎症指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与心肌炎症相关。
病毒学检查:可通过咽拭子、粪便或血液等检测病毒核酸、病毒特异性抗体等,明确病因是否为病毒感染。
2.心电图检查
常见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还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见左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等改变。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为诊断心肌炎较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可发现心肌水肿、延迟强化等特异性表现,明确心肌炎症的部位和范围。
三、综合诊断
心肌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若患者有前驱感染史,伴随心脏相关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有相应改变,超声心动图或CMR提示心肌炎症表现,可考虑心肌炎诊断。需注意与冠心病、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鉴别,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诊疗方案。特殊人群如儿童,需更关注其非特异性表现,成人则侧重心脏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