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因心包慢性炎症致增厚粘连钙化使心脏舒张受限,常见病因包括结核性等,临床表现有症状与体征,诊断靠病史采集及辅助检查,治疗主要是心包切除术,术前需改善一般状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缩窄性心包炎是因心包慢性炎症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包失去弹性,限制心脏舒张期充盈的疾病。
二、病因
1.结核性心包炎:为最常见病因,结核杆菌感染引发心包炎症,若未规范治疗易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2.化脓性心包炎:细菌感染心包,炎症迁延可致心包缩窄。
3.创伤性心包炎:胸部外伤等致心包受损,炎症修复过程中形成缩窄。
4.放射性心包炎:胸部放疗后引发心包慢性炎症,逐渐导致缩窄。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腹胀、下肢水肿等,因心脏舒张受限,心输出量减少致组织灌注不足。
2.体征:可见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Kussmaul征(吸气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心包叩击音等,由于心包缩窄影响心脏充盈,静脉回流受阻表现显著。
四、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既往是否有结核、心包炎等病史。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低电压、ST-T改变等。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粘连、心室舒张受限等征象,是重要诊断手段。
胸部X线:可显示心包钙化等异常。
心导管检查:能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辅助诊断。
五、治疗
主要治疗方式为心包切除术,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尽早手术可改善预后。术前需积极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如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心衰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缩窄性心包炎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儿童术后监护,关注呼吸、循环等情况,因儿童机体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密切观察并发症。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术前需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术后需加强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较弱。
3.有基础病史者:如结核性心包炎患者,需在手术前后规范抗结核治疗,避免原发病活动影响病情;创伤性心包炎患者需结合创伤史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