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断评估经阴道超声初步探查、MRI精准判定分期,病理靠分段诊刮及FIGO分期,治疗首选手术有高危因素需淋巴结清扫,1期预后5年生存率较高与病理等相关,随访含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管理基础疾病等,年轻有生育需求者符合条件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但有适应证要求。
一、诊断评估
1.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可初步探查子宫大小、宫腔内病变及肌层浸润程度;磁共振成像(MRI)能精准判定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状况等,为准确分期提供关键依据,1期定义为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2.病理诊断:通过分段诊刮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学类型、分级等,是确诊子宫内膜癌1期的金标准,需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判定。
二、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首选手术,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若存在深肌层浸润、低分化等高危因素,可能需同时开展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手术为早期子宫内膜癌主要根治性手段,可切除病灶达治愈目的。
三、预后情况
1.总体预后:子宫内膜癌1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据临床研究,约80%-90%的1期患者经规范治疗可获较好预后,但具体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相关,低分化肿瘤预后相对差于高分化肿瘤。
四、随访监测
1.妇科检查:术后定期行妇科检查,观察阴道残端恢复及盆腔有无复发迹象,术后前2-3年每3-6个月复查1次,后期可适当延长间隔。
2.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等肿瘤标志物可作为监测指标,若治疗后标志物升高需警惕复发。
3.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复查超声、MRI等,了解盆腔及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病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子宫内膜癌1期患者常伴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手术耐受性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术后需强化基础疾病管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康复中注重营养支持以促身体恢复。
2.年轻有生育需求患者:极早期、有生育需求的年轻1期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仅切除病灶,保留子宫及一侧附件),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随访,妊娠过程加强监测,分娩方式依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同时处理子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