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重要表现,冠心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超90%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表现,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影响其发病;但心肌缺血不全等同冠心病,严重贫血、心脏本身疾病、心律失常等可致心肌缺血,儿童、性别、生活方式、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等因素对非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有影响,需针对具体病因个体化评估治疗。
1.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时,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例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通过心电图、心肌核素显像等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的相关证据。从年龄因素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老年人发生冠心病进而出现心肌缺血的概率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肌缺血及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其体内的代谢紊乱等因素更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粥样硬化形成,从而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冠心病。
2.但心肌缺血不全等同于冠心病
除了冠心病可引起心肌缺血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比如,严重的贫血会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即使冠状动脉正常,也会导致心肌相对缺氧,出现心肌缺血;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本身的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缺血;另外,心律失常导致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影响冠状动脉的灌注,同样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在年龄上,儿童时期很少出现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但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导致心肌缺血;性别方面,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发生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风险上升,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也会因性别相关的激素变化等因素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虽然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冠心病相关心肌缺血,但对于非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如贫血引起的,避免贫血相关因素同样重要;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其心肌缺血的表现和处理方式与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有所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