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月经情况包括绝经后阴道出血、家族肿瘤史尤其是妇科肿瘤史及生活方式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查子宫等情况注意不同年龄操作差异;影像学检查有B超可筛查绝经后内膜厚>5mm需警惕,MRI能精确呈现病灶范围等;病理学检查分段诊刮是确诊关键要遵无菌原则,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取活检提阳性率需考虑宫腔情况。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变化,重点关注绝经后阴道出血(如绝经后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需高度警惕);了解家族肿瘤病史,尤其是妇科肿瘤家族史;同时收集患者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因为肥胖、长期无排卵、雌激素暴露等因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这些信息对初步判断患病可能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及盆腔毗邻组织情况,观察有无异常肿块、子宫附件有无增厚或包块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女性妇科检查的操作差异及特殊性,例如绝经后女性阴道可能较为萎缩,检查时需轻柔操作以避免损伤,但仍要规范完成检查以获取准确盆腔情况信息。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经阴道B超是常用筛查手段,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等情况。正常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随月经周期变化,而绝经后女性若子宫内膜厚度>5mm则需警惕病变可能;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子宫内膜厚度的正常参考值不同,通过B超检查能初步筛选出可疑子宫内膜癌病变的患者。
2.磁共振成像(MRI):能精确呈现子宫内膜癌病灶范围、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评估病情分期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MRI有助于精准制定手术方案;同时需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患者对MRI检查的耐受性及检查结果的解读,确保准确评估病情。
四、病理学检查
1.分段诊刮:为确诊子宫内膜癌的关键方法,通过刮取宫腔和宫颈管组织分别送检,可明确病变性质及部位。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混淆宫腔与宫颈病变组织,不同病史患者分段诊刮的风险程度不同,需谨慎把握操作细节以保障检查准确性。
2.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形态,并在直视下取活检,对肉眼可见的宫腔内病变诊断价值较高,能显著提高活检阳性率;但需考虑患者宫腔具体情况及耐受程度,如存在宫腔粘连等情况可能影响宫腔镜检查效果,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