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心肌受致病因素损伤致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因素(病毒最常见,细菌等少见)和非感染因素(自身免疫病、药物等),症状分轻症(部分无症状或乏力等)和重症(心悸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治疗包括一般休息和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用药规范,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用药谨慎,孕期女性治疗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心肌细胞因各种致病因素受损伤,影响心脏正常结构与功能。
二、病因
(一)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并引发免疫反应损伤心肌;细菌(如白喉杆菌等)、真菌、螺旋体等感染也可导致心肌炎,但相对少见。
(二)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中毒(如重金属中毒等)、放射性损伤等可引发心肌炎症。
三、症状表现
(一)轻症表现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低热、轻度胸闷等,易被忽视。
(二)重症表现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水肿、胸痛,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心源性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感染史、用药史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可发现心率异常、心音改变等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异常。
2.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指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3.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肌厚度、运动情况等。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充分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心肌修复。
(二)针对病因治疗
如病毒感染引起者,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心肌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心肌炎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且用药需谨慎,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三)孕期女性
孕期发生心肌炎需格外谨慎,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可能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