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晚期时会出现多种临终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因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致肺循环淤血引发;全身水肿,体循环淤血使体液在组织间隙潴留;循环衰竭相关表现,心输出量减少致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血压降低尤其收缩压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等意识障碍,因脑灌注不足致脑细胞缺氧代谢紊乱;还会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极度乏力等,这些症状相互交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且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
表现及机制:是心衰晚期常见的临终症状之一,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肺循环淤血,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在心衰晚期患者中,约80%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由于其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且可能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
水肿
表现及机制:全身水肿较为常见,尤其以下肢水肿、腹水、胸水等为主。这是因为心衰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潴留。研究表明,心衰晚期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的程度可从轻度的下肢踝部水肿到重度的全身凹陷性水肿不等。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心衰晚期患者,由于其血管病变等因素,水肿可能更难消退,且更容易合并皮肤感染等问题。
循环衰竭相关表现
表现及机制:患者可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等表现,这是由于心输出量严重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致。同时,血压可能降低,尤其是收缩压明显下降。临床数据显示,心衰晚期患者的收缩压常低于90mmHg,且脉压差减小。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由于其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血压波动可能更为明显,循环衰竭的表现也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意识障碍
表现及机制:部分心衰晚期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这是因为严重的心衰导致脑灌注不足,脑细胞缺氧、代谢紊乱。有研究发现,在心衰晚期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其预后往往较差。对于患有认知障碍基础疾病的老年心衰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可能会加速病情的恶化,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他症状
表现及机制: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与体循环淤血导致胃肠道淤血有关。另外,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乏力,活动耐力几乎完全丧失。在心衰晚期患者中,这些症状相互交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于女性心衰晚期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等因素,可能在心理和身体症状的表现上与男性有所不同,需要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关怀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