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跟脂溢性皮炎区别
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具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分白癣黄癣黑癣等类型儿童多见真菌镜检培养可检到癣菌需用抗真菌药并隔离消毒儿童头癣需隔离用儿童药;脂溢性皮炎病因不明无传染性好发皮脂腺丰富部位头皮等有红斑油腻鳞屑伴瘙痒无脱发真菌检查阴性治疗调节皮脂等成人脂溢性皮炎需调整生活方式。
一、病因差异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脂溢性皮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与感染、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表皮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因素相关,无传染性。
二、临床表现区别
(一)头癣表现
1.症状特点: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白癣、黄癣、黑癣等类型。白癣初期为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成白色鳞屑性斑片,病发周围有白色菌鞘,病发易折断,一般无明显疼痛瘙痒,但病情迁延可致脱发;黄癣初起为红色丘疹,渐形成碟形黄痂,中心有毛发贯穿,去除痂皮可见潮红糜烂面,愈后留有瘢痕性脱发;黑癣表现为多数散在白色鳞屑性斑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
2.好发人群与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更为多见,好发于头皮部位。
(二)脂溢性皮炎表现
1.症状特点: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头皮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盖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一般无脱发,病情慢性迁延,时轻时重。面部多为前额、眉间、鼻唇沟等部位的红斑,覆有油腻性鳞屑。胸背部可见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
2.好发人群与部位:成人多见,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区域。
三、真菌检查结果不同
头癣患者进行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可检测到皮肤癣菌的菌丝或孢子;而脂溢性皮炎患者真菌检查通常为阴性,因该病并非由真菌感染直接引起(虽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参与,但非致病主因)。
四、治疗原则差异
头癣治疗需采用抗真菌药物,如口服灰黄霉素等(具体药物遵医嘱,儿童用药需考虑年龄等因素),同时要注意患者的隔离与消毒,防止疾病传播;脂溢性皮炎治疗主要是调节皮脂分泌、抗马拉色菌、抗炎止痒等,一般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需谨慎选择,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等,无需抗真菌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头癣在儿童中更易发生,需特别注意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治疗时选用儿童适用的抗真菌药物,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脂溢性皮炎在儿童中相对少见,若发生需注意保持头皮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加重皮肤屏障损伤,根据病情谨慎选择外用药物。
(二)成人
头癣成人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及头癣患者,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脂溢性皮炎成人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油腻辛辣饮食等,以减少病情复发,外用药物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及长期使用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