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由感染性或非感染因素引发,感染性心肌炎中病毒感染最常见,还有细菌、真菌及螺旋体感染,非感染性心肌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中毒、放射、结节病等相关,不同人群患病风险和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需关注病情等。
一、心肌炎的定义
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发,心肌的炎症反应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心肌炎的分类及对应病因
(一)感染性心肌炎
1.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如柯萨奇病毒B1-B6)、埃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较为常见。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后,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2.细菌感染:白喉杆菌感染较为典型,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心肌损伤;此外,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心肌炎,但相对病毒感染而言发生率较低。细菌感染主要通过释放毒素或直接侵袭心肌组织导致炎症。
3.真菌及螺旋体感染:如曲霉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以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等,也可引发心肌炎,但临床相对少见。真菌或螺旋体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心肌,引发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性心肌炎
1.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肌引发炎症,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心肌组织,导致心肌炎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攻击心肌细胞及相关组织,引起心肌炎症病变。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诱发心肌炎,如部分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抗生素(如磺胺类、青霉素等)、抗癫痫药物等。以阿霉素为例,其可能通过产生氧自由基、干扰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等机制损伤心肌,引发炎症反应。
3.中毒因素:酒精中毒可导致心肌炎,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心肌细胞受损,引发炎症;重金属中毒(如铅、汞中毒等)也可损害心肌,引起心肌炎症病变。酒精进入体内后,其代谢产物等可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重金属可直接与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等结合,破坏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炎症发生。
4.放射损伤:胸部区域接受放射性治疗时,心肌可能受到辐射损伤,引发炎症反应。放射线可导致心肌细胞DNA损伤、细胞凋亡等,进而诱发心肌炎症。
5.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心肌,导致心肌结节病性炎症,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
需注意,不同类型的心肌炎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中的发生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在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能相对有一定特点;有放疗病史、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患非感染性心肌炎的风险增加。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心肌炎时需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心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肌炎时,需在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同时,关注心肌炎症的控制等。